密码|你还在研究直播,有人早把Excel变成了流量密码( 二 )


从产品发展的角度上看,通过Excel来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展示确实是一种复古的做法。但是,在国内比价网站走向衰落、传统Excel文件分享困难的背景下,在线Excel提供了一种共享和比较的新方式。
当然,根植在互联网人DNA里的流量意识,在这次大规模的分享中也有体现。点开几个广泛传播的文档,我都能看到表格里早已适时插入微信公众号的链接,以及微信号联系方式。这或许是在线表格商业化潜力的体现。
但点开发现,有的公众号其实是当天注册的新号,别说内容,连简介都没有。这种临时起意的发起者,本身没有好好经营公众号。
把二维码放上去的动作,大概只是作为互联网人面对流量时的本能反应,想在短暂的高峰期兜住尽可能多的人。
在一轮又一轮的Excel走红之后,开始有人主动寻求借助Excel来进行活动策划。在公众号互联网坊间八卦发布的文章里,就展示了一张某职场社交平台来向其寻求推广Excel的截图。
截图显示,这个平台在自己的社群中做了一个区域的互联网公司红黑榜,要为用户提供相应地区互联网公司的加班、公司福利等情况。
生产力工具正在走出工作今年之前,人们可能很难相信,Excel居然能成为热点事件的中心和流量工具。
尤其在疫情之后,在线文档也在不断地完善系统和功能,线上办公的需求让更多打工人习惯使用在线文档,在方便协作办公的同时也集体告别了“Ctrl+S”肌肉记忆,使用简便、即用即走。
能共享给你同事的表格,也就能共享给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人。
几次在线表格传遍全网,就是短短的链接依附在QQ、微信原本的熟人社交网络,靠短时间内强烈的信息需求和分享欲望,撑起一个黑洞,吸引大家注意力。
过去偶然爆发的几个在线表格有一个共同点:周一是传播的高发期。
各个行业的打工人在周一上午绝望地到达办公室打开电脑,即将开始的周会提醒你,距离下一个周末还有五个痛苦的工作日。
这时候有人在一个400人的摸鱼群里发了一个在线表格,内容是吐槽公司或者自助脱单的信息,你作出的反应大概也会是,放下手里的咖啡,参与进去。
在高峰期,表格同时在线人数经常可以维持在几百人以上,在这个“大型施工现场里”,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你知道他们大概率和你是一路人,埋头完善表格同时,你觉得你已经和他们站在了一起,你觉得这里很温暖。
如果你在早期参与到在线表格的传递里,你就会发现发起人很是草率。在《大厂er 相亲文档》 里,发起者就根本没有预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传播,但大批来自各地的单身青年集体涌入,发起者要忙着开新的群,甚至急得直接在表格里招募群管理员,因为发起人自己......还在上班。
从这几个出圈的表格来看,只要看过早期表格狼狈的状态之后,大家或多或少都摸索出了一些Excel表运营的方法。
建立和维护文档的过程,也像极了一个先上线、再迭代的互联网产品。人一多,问题就出现,他们再想办法一个一个解决。
在《公司作息表》刚传播半天左右,仍处于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编辑的状态,里面的信息突然被恶意删除。
为此,发起人先是启用了备份表格,人发现有人恶意篡改/删除的时候恢复表格。后来又在群友的建议下修改了编辑方式:锁定文档本身,其他人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添加信息。
但很明显他们早期没有考虑过运营的问题,毕竟在只有600个人参与的时候,发起人就为表格的火爆程度惊讶,事实上最终的表格信息达到了数千条。在大家都在讨论的时候,发起人还在一边完善表格上填写规则,一边不断创建新的QQ群,应对不断涌入的打工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