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拉好友,帮你退押金”,ofo惹众怒上热搜,央视网:欠钱的真把自己当大爷?( 二 )
再比如,它设计出繁琐的流程,让你烧脑地计算提现次数,花费时间精力挑选返现力度大的商品, 而且增加收取押金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充值10元,退押2.5元,要想退更多押金,就要花更多的钱,坑更多的朋友。
如此设置,像是在劝你这钱别要了,不要的话,只能损失99或199的押金,坚持要的话,可能损失更多。
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原则上不收取用户押金,押金归用户所有,运营企业不得挪用。运营企业应及时退还用户押金,不得拒绝、拖延退还,或设置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技术门槛。”
ofo还屡屡被处罚,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多次被下发限制高消费令,但退款仍然进展缓慢,几近停滞。
对ofo来说,回避问题于解决问题无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有困难想办法解决,真心实意地解决。
有的人直播带货还欠款,有的人跨界转型谋新生,不是说让你也直播卖货,别人的风格路数不一定适合你,而是说退钱的路千万条,就是别套路!
ofo上演的又一次闹剧,是我们再次反思这种商业模式的契机,例如:押金池里的钱“不翼而飞”问题,不只是创始公司疏于管理甚至“大手大脚”的问题,而是缺少对资金进行第三方监管的正确经营理念,更是对用户的钱丧失了敬畏心,始于套路,终于套路,在欠钱不还中把自己演变成了“大爷”。浪潮退去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再例如:缺少“硬核”的商业模式如何能抵御危机?被资本吹这么大泡沫,最后却一地鸡毛,它本质上难言共享经济,而是一种交押金的“租赁经济”。风口过后,连破产变现的抵押物都少得可怜。这对不少企业都是一种反面典型。
ofo不仅损害了一千多万用户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诚信度。我们用户,也要在呛水中学会游泳,增强识别套路的眼力见,不再那么轻易被割韭菜。
(钛媒体APP编辑武枫叶综合自央视网、证券时报、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