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人民日报谈网购差评后被骚扰:不好还不能给差评了?
【CNMO新闻】相信在刚结束不久的双十一购物节,许多人都买了不少的商品,而当你所买的产品质量、样式和宣传出入较大且不符合预期时,差评则是一个维护自己权益并如实指出产品不足的有力手段。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却不敢再给出差评,因为差评而使自己陷入麻烦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文章插图
网络购物
由于近年来网购的兴起,许多人都把商品评价作为购物的一大参考标准。这也让许多商家对消费者的差评尤为在意。但一些商家不去考虑如何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反而却纠缠、威胁消费者的行为日益增多,因为差评而被商家电话轰炸、辱骂甚至曝光个人隐私的新闻时有报道。因这类现象愈演愈烈,近日,人民日报发文对这一类事件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解决意见。
文章插图
网购后遭骚扰截图(图源网)
【 消费者|人民日报谈网购差评后被骚扰:不好还不能给差评了?】通过采访相关政府监督部门人员、律师和专家学者后,人民日报对于消费者因差评而受到骚扰给出了以下解决建议:一是勇于维权。因商家的骚扰行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此时最好的做法就是保存证据,向警方报案,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一经核实将依法对商家行政处罚。
除了消费者自身维权外,平台也要尽到应尽的义务,一方面,电商平台在制定规则时应该对消费者的信息进行保护,不能让消费者打出差评时受到恶意骚扰。另一方面,平台也应该健全完善评价原则,让消费者的每一次评价都有理有据、公平公正,避免恶意差评现象的发生。购物平台最终要做到完善信用评价制度,主动承担沟通协调的责任,从而营造网络购物公道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推荐阅读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clv|如何选择小众赛道?先对消费者进行价值评估
- 消费者|消费者哪些权益受法律保护
- 到店消费3.0时代,如何留住实体店消费者?
-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下单付款成功不发货“十荟团”运营主体被重罚30万元
- 老实人|人民日报再点名!揭开了刘强东的“老实人”身份
- “听不懂人话”的客服,消费者怨声载道,企业为啥却爱得不行?
- 美团|人民日报呼吁有效,马化腾在大会上表态,腾讯已联手国家发展科技
- 京东|人民日报正式发声,京东迅速做出决定,刘强东这次很“清醒”
- 马云|人民日报点名表扬后,阿里这项业务又“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