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十三年中最平静的双十一战报来了!遭直播电商分流,GMV增速放缓
文章插图
走到第十三年的双十一,没有二选一,没有大屏上不断跳动的GMV数字,甚至也无需“熬夜剁手”,就这么平静地迎来收官。
11月12日零点,阿里和京东相继公布了自己的双十一成绩单。数字仍在上涨,天猫5403亿元的总交易额,比去年多出421亿元。京东3491亿元的累计下单金额则比去年多出776亿元。
这两个双十一最主要参与者的成绩单,在折射出消费活力和经济韧性的同时,也显示出日趋平淡的双十一所遭遇的困惑:当用户不再乐于熬夜下单囤货,当直播间里价格低得像“每天都是双十一”,这个原本为了刺激消费而诞生的人造节日,该如何继续创造奇迹?
低调双十一
阿里和京东公布今年双十一最终数字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松了一口气。在这之前,零售巨头们对公布战报数据的克制,让外界一度猜测今年双十一的数字是否还会打破记录,以及,是否还会公布数字。
数字是每年双十一大促的最高潮。伴随着热闹的晚会,大屏上代表实时成交额的数字不断跳动,最终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今年两家零售巨头再度刷新了数字记录。但如果不看规模只看增速,今年双十一并没有奇迹。
京东今年双十一的累计下单金额新增776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8.5%。但去年它的这一增速是32.8%。
天猫的落差更为明显。相较于今年421亿元的新增交易额,2020年天猫双十一的GMV达到498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032亿,增速为26%。淘宝天猫总裁蒋凡当时表示,按照同周期、同口径比较,2020年是天猫双十一过去三年来的最高增速。但今年,天猫双十一的这一增速只有8.45%。
有电商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采访人员分析,去年双十一的情况较为特殊,消费需求在被抑制大半年后出现集中释放,而今年双十一已是疫情防控常态化,面临去年的高基数,想要实现更快增长并不容易。
但零售巨头们并非刚刚遭遇双十一战绩增速放缓。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双十一的周期已经从最早的一天,在去年拉长到一个月。而今年又再度提前4个小时。
除了增速没能创造奇迹,双十一前监管部门的连续发声,也是今年双十一颇为平静的重要原因。
【 京东|十三年中最平静的双十一战报来了!遭直播电商分流,GMV增速放缓】据《华夏时报》采访人员了解,不仅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于10月25日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电商平台不得擅自发送营销短信,11月4日中消协还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市场监管总局在11月6日也宣布其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其中禁止以“先提价后打折”的方式进行促销,以及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事实上,除了网易严选那封指责双十一套路的内部信,今年双十一完全没有以往剑拔弩张的火药味。“佛系”的低碳、公益成为了零售巨头今年的关键词之一。据《华夏时报》采访人员了解,天猫还联合7个品牌共同发起“一只鞋计划”,为残障人士提供只买一只鞋的服务。“增长质量和社会价值是天猫双11关注的最重要的目标。”11月11日下午,天猫事业群副总裁吹雪在双11媒体沟通会上这样说。
每天都是双十一
双十一最早由天猫于2009年发起。那一年的双十一在凌晨12点开启,全场半价,但只有一天。许多用户为了抢货低价熬夜守在电脑前。最终天猫获得了0.52亿元的交易额。
历经十三年,双十一大促早已线上线下参与者众多,零售企业几乎全体参战。打折也成为电商刺激消费的常态。除了618和双十一这两个年中、年尾大促,电商平台还有818、99划算节、双12、黑五等电商节日,令人应接不暇。不过截至《华夏时报》采访人员发稿,除了京东和阿里外,尚无电商平台公布自己今年的双十一成绩单。
推荐阅读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产品|使人惊艳的产品细节(十)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以旧换新|从创新产品到升级服务 京东电器年货节以“后背”担当谱写守护篇章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
- 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京东、B站跌超3%
- 银行信用卡|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只是“业务落地”?背后的业务逻辑究竟是什么?
- 年货节|京东拼多多忙撒钱、阿里拼售后,电商巨头“春节大战”硝烟渐浓
- 共享单车|哈啰顺风车:上线三年完单总量 3 亿,认证车主数量达 18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