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信、QQ不能更新了?怎么回事?( 二 )
文章插图
今年被通报的9款腾讯应用有《御龙在天》、QQ同步助手、腾讯动漫、腾讯手机管家、腾讯视频、企业微信、腾讯地图、微信、QQ阅读,如果算上搜狗(现已被腾讯收购)推出的QQ输入法则是10款,这些应用面向的领域不尽相同,由不同事业群的不同团队开发。
从收到通知到开始修改再到完成整个程序,大公司处理效率可能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频繁多次的内部更迭也让一些应用难以改动,此前下架的微信电话本实际上已经自2018年起就不再更新,存在着较高的合规成本。
文章插图
诚然,我们多半不能把现在看到的结果视作“大公司病”,在外部分析事件往往都是盲人摸象,无法直达真正的原由。但经过这样一次影响范围不小的事件之后,腾讯还有其他被通报或没能做好信息保护合规的大公司们,是该想想怎么打好信息安全基本功了。
三、个人信息安全走上正轨随着智能手机全民普及,属于所有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行业却一度出现过种种个人信息乱象。企业出于商业利益等考量肆意获取各类个人信息数据,甚至会有用户不允许上传信息就不能用的应用,个人信息却很少获得妥善处置,泄露、盗用的情况给比比皆是。
后果不容乐观:普通用户利益严重受损,难以有效地保护本不应被随意获取、传递的个人信息。互联网公司也越发地不受信任,人们没办法放心使用服务,本应带来快速进步的创新不得不放慢了脚步。不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将导致用户、企业多输。
文章插图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得以实施的今天,不管是行业主动自肃还是监管部门介入,互联网公司都应该加大对做好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设计,以及完成相关法律法规合规工作的投入。这样才能换来一个正常运作,可以持续生长出创新力量的行业生态。
一位资深的互联网行业观察者表示,互联网公司合规部门越来越重要,可能还要设立首席合规官。越来越多法律政策在监管着,互联网公司不能只是表面声明说整改啥的就可以了,要落到实处才行,产品可以进行技术审核,同时也有巡查、用户、媒体等更加广泛的监督。
商业公司追逐利益和效率合情合理,但在书写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故事之前,必须要尊重用户,做好不仅仅是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的基础工作。互联网行业种种创举固然令人心潮澎湃,然而看似不起眼的用户的肯定与支持,才是让这一切得以实现的根本。
我们一直相信,从无序竞争和野蛮生长走向受监管有规范不会扼杀创新能力,反而会促使行业更快更稳健地找到健康生存之道。最终为之受益的,将是每一个平凡又不普通的个人用户以及全社会。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定西;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
本文由 @雷科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
- 朋友圈|微信又更新!朋友圈这种图不能发了?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扫一扫|微信安卓 8.0.18 正式版发布:『支付』改名为『服务』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