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短视频式”养老,正在扼杀中国老人!( 二 )
文章插图
沉迷短视频中的老年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 人类需求包括五个等级层次,从结构的底部向上,分别为生理需求(食物和衣服)、安全需求(工作保障)、社交需求(友谊)、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文章插图
老年人,普遍面临与工作相关的主要社会角色消失,社会参与度降低,生活丰富度和幸福感下降,孤独感增加等问题。短视频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他们的社交(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个体老年人来说,“积极老龄化”的核心是“参与”。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中老年人而言,互联网还是个新鲜事物,很多人甚至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就直接通过手机上网了。短视频平台降低了老年人保持社会连接的门槛,老年人通过短视频了解社会动态、和子女加强沟通、发挥余热特长,这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新形式。有的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缺乏社交沟通,会用短视频娱乐填补心理和精神上的空虚,尤其是留守的空巢老人。我下载过某短视频App,并关注了父亲及家里的其他长辈。发现他们制作、转发、点赞的短视频,最多的可分为几类:一是他们自己拍的一些生活琐事;二是他们自己制作的跟着模板唱、跳的视频;三是一些毫无营养的搞笑视频;四是一些“口号”式的正能量视频。这些短视频虽然质量普遍不是很好,甚至在我们看来很没意思,但却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是他们对短视频、对互联网的一个反映、一个期待。但短视频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老年人受骗的新闻屡见不鲜。有的老人经济状况较好,从而成为骗子利用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进行欺诈的对象。之前曾备受舆论关注的“60岁女粉丝称和演员靳东谈恋爱”事件,就反映出网络新型骗术正借着老年人上网的“东风”将他们作为“猎物”。
文章插图
一些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这也是我在亲友群,见到的他们转发比较多的一些链接。什么类型的都有,有的甚至让人哭笑不得,如“吃某食物可以抵抗新冠病毒”等等。父亲这点还好,一是我一直没有给他开通支付平台,所以没有发生被欺诈的事情,二是父亲当过兵,对谣言有一定辨别能力。和被谣言、有害信息以及欺诈套路包围相比,我更担心的是父亲沉迷短视频,影响到身心健康。据QuestMobile(国内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公司)数据显示,视频类App是老年群体最主要的线上娱乐方式,其中短视频App对银发人群的时间占有尤为突出。今年5月的一项研究中,接受调查的老人每人每月使用快手、西瓜视频和抖音的时长分别达到800分钟、1000分钟和1500分钟。他们的空闲时间实在是太充裕了,充裕到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沉迷在手机上、网络上,别说老年人,就是年轻人,身体和心理上也扛不住。这两年肉眼可见地,父亲的身体不如以前了。最明显的是前段时间过来,孩子好几次叫爷爷,他都不吭声,母亲急了,大吼了他,他才听到。原来是耳背已经很严重了。我说过几次让他去看医生,他都不去。母亲吼他:“天天看手机,声音还放那么大,不聋才怪!”除了耳朵,还有颈椎。父亲本来就有颈椎病,但不是很严重。不过这段时间,父亲老是说颈椎比之前更疼了。去看医生,医生建议暂时先保守治疗,年纪大了,不要轻易做手术,并反复叮嘱,别整天低头。所以,现在父亲都是躺在床上刷抖音了。他害怕手术,但我感觉是更害怕花钱。但这,并没有耽误他继续玩手机、刷视频。除了身体上的损伤,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问题。我听母亲说过两次,父亲和他聊天,说活着越来越没有意思了。我对心理学略有了解,知道这句话背后的严重性。有时候短视频就像毒品,让人亢奋,但亢奋之后就会带来精神上的空虚,这也是我最担心父亲的。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