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Zillow“炒房”失败,算法神话破灭了吗?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脑极体
新冠时代,裁员、失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高频事件,我们似乎早就已经习惯了各种黑天鹅消息。不过美国地产平台Zillow在年底彻底关停iBuying业务,并将该业务约2000名员工全部裁掉的消息,还是在国内外掀起了波澜。
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次AI技术的大型“滑铁卢”。
从2006 年问世以来,Zillow就将技术作为自己的核心优势,独家上线的Zestimate功能,可以基于大数据来提供房屋售卖和出租价格的估值,在2011年的纳斯达克IPO文件中,这一技术能力被提及了61次,也让Zillow成为最受资本市场追捧的科技公司之一。
文章插图
此次被彻底关停的数字炒房业务Zillow Offers,也依靠Zestimate算法,预测房屋在几个月后的价值,从卖家手中收来房子,然后Zillow进行装修维护后卖给下一家。这种商业模式,靠的就是准确预测房价,实现低买高卖。
炒房业务上线时,被一位Zillow高管吹捧为“令人兴奋的进步”,显然,Zillow失败了,大约面临5亿4千万左右的损失。
连带着,AI预测房价的神话似乎也破灭了。
有海外媒体认为,“Zillow was trying to use technology to outsmart the market, but in the end, the market won”(Zillow妄图用科技打败市场,最后却被市场所打败)。
报道AI好几年了,我见过各种对AI的吐槽,什么人工智障、算力怪兽、全靠人工、替代人类工作……很多都被时间证明是阶段性或可解的,智能化建设一直如火如荼。
但就像煤炭和石油曾经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但它们也都有黑暗的一面,而AI也同样,有可能出错的地方。
这次Zillow算法翻车,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各行各业加速拥抱AI的时候,AI还有哪些做不到?
无算法,不炒房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Zillow Offers这种依靠算法低买高卖的方式,在美国资本和房产市场能够成立。
对大多数中国人看来,收取交易佣金的“中介”也变相地增加了成本,“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一直是许多数字平台的核心价值点。而Zillow Offers通过购入房产,装修后再次出售/出租,不也增加了买房人的成本吗?
这就要提到房产在线交易的iBuying模式。
在美国市场,房屋买卖中间的环节非常多,需要先找房产经纪、刊登广告、带人看房,后续修缮房屋、寻找装修工人等也是麻烦事儿。有人统计过,传统销售模式大约需要12道繁琐的步骤。
文章插图
而iBuying模式下,卖家只需要在线填写一份表格,就可以实时得到一个平台算法预估的现金报价,签署iBuyer合同后一周内就能完成交易流程。报价可能会比自己卖低一点,但卖家可以很快拿到资金,并且不用花费大量精力去应付各种买家咨询和看房的麻烦,也省去了维修费用和时间成本。
对于平台方来说,如果房屋的价格是100万美元,那么可以收取10万美元的服务费(一般是10%)用于清洁、托管、维修升级,最后以12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相当于赚取了10万美元的服务费和20万美元的房价增值。
文章插图
疫情发生之后,居家隔离和贷款利率降低,推动了租售房屋的需求高涨,许多城市的房价“一日千里”的速度暴涨,所以能够更快交易拿到钱去买另一套房子的人在增多,这也让Zillow Offers的前景看起来十分光明。
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iBuying模式的竞争“护城河”,就在于更低的拿房价格,以及更快的出售速度,而Zillow几乎全都没有做到。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