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公共生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当下的新闻业呈现出一种流动的显著特征,借助互联网及其不同数字平台而进行生产、流通与消费的数字新闻也面临着全新挑战。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崇尚非理性、提倡主体间性与追求个性化的氛围逐渐弥漫,新闻实践类型变得丰富多元,这将促进数字新闻业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文章插图
非理性与客观性矛盾
后现代主义崇尚非理性与数字新闻客观性之间的矛盾。在李普曼看来,非理性其实是人类社会的常态。然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这种非理性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各种形式的情绪宣泄与情感表达遮蔽了热点事件背后的新闻事实,报道文字混杂了理性与感性的故事内容,传统新闻业的基本理念遭遇全新解构。由此,数字新闻的客观性受到了严峻挑战。实际上,崇尚非理性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直觉、情感、意志等感性元素,而是在理性事实基础之上融入情感的个体经验,从而更加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需求,这也使得数字新闻业的“情感转向”日益凸显。
后现代主义提倡主体间性与数字新闻真实性之间的矛盾。所谓主体间性,主要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内容特征。在传媒学者曾庆香等人看来,这种主体间性突出表现为交往,即对话、互动、理解与共识。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新闻生产,并持续互相补充基于新闻事实的经验材料,使得不同生产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展示,进而在意义理解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嵌入新闻生产流程,人与机器就成为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中的行动者,在对话协作的进程中加速数字新闻业的生态变迁,并影响着数字新闻真实性的最终呈现。
后现代主义追求个性化与数字新闻价值性之间的矛盾。传统新闻业特别重视新闻事实的价值性,其由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与真实性共同构成;而在数字新闻业时代,算法的诞生则带来了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彭兰认为,算法是一种人与认识对象的中介,既表现为认知的建构,也表现为关系的建构。在认知方面,它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于新闻的理解;在关系方面,它连接了不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话渠道。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人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个性化信息,推荐算法弥补了这一迫切需求,然而也将流量的弊端暴露出来。从新闻实践的现实层面看,流量的高低并不与新闻价值的高低相匹配,尤其是微博热搜的榜单充斥着大量娱乐八卦信息,严重影响了更具新闻价值的内容呈现。可以说,算法影响着数字平台的流量分布,反过来,流量又会影响新闻生产者的价值取向,由此,过度追求个性化容易丧失数字新闻的价值性。
三种实践类型
第一种实践类型是情感新闻。近些年,社交平台的影响力逐渐加深,新闻媒体也开始借助其平台优势为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闻内容。同时,新闻用户通过点赞、转发和评论等便捷操作表达对特定新闻内容的个人情感,由此形成了情感新闻的实践类型。有研究者指出,这种基于情感的新闻生产策略在本质上源于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理念,因而,这种数字新闻类型的突出特征是指向用户参与。既有研究将情感新闻描述为一种融合主观经验、观念与情感而形成的新闻类型,其突出特点在于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新闻事件展开相关报道,进而深刻反映或解释报道故事,具有非理性的特质。可以说,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这种数字新闻类型试图以情感化文本为报道载体并放大可见性的话题争议,运用不同叙事角度和写作风格,呈现用户所关心的新闻故事与报道内容。
推荐阅读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德国|谷歌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向德国反垄断机构妥协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建设|日照:建设数字社会 让生活更美好
- 商贸|衢江:聚焦三大数字场景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 程序|安徽博物院支付宝小程序上线 数字化成文物保护传承新路径
- 场景|全面开花 潜力巨大!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
- 出版商|谷歌向德国反垄断部门妥协 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 浙江大学|IEEE正式推行首个隐私保护机器学习国际标准 蚂蚁集团参与制定
- 平湖市|嘉兴市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