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双呗"纠偏,蚂蚁回归支付本源( 二 )


02丨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
蚂蚁的11月,绝对称得上忙碌的一个月。11月26日,央行发布公告,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下称:钱塘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已获央行受理。
根据央行公示信息,钱塘征信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股权构成上,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旅集团)和蚂蚁集团分别持股35%,并列第一大股东;传化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5%;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持股6.5%;杭州溪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0%。
这也意味着,钱塘征信在完成相关申请流程后,将成为个人征信市场的中,继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之后的第三家持牌机构。
这里从牌照下发顺序上做一些回顾。
市场中的第一家挂牌个人征信机构,是2018年宣告成立的百行征信,其成立主要是为了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用信息问题,这是我国个人征信市场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一个缩影。
两年后,主打“征信+科技”的朴道征信于2020年12月获批,成为个人征信领域第二家持牌机构,在法律的框架内专注非信贷替代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并致力解决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信用白户或准白户的融资支持问题,这也标志着我国个人征信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时隔近一年后,作为第三家个人征信持牌机构钱塘征信,也是我国征信新规将替代数据纳入征信监管后,监管拟发放的首张个人征信牌照。
三家之中,百行征信的股东最多,除了持股36%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为第一大股东之外,其他股东大多都是互联网行业中叫得出名字的几家企业,数据方面自然离不开股东方面的支持;朴道征信主要是京东、小米的数据;钱塘征信的数据来源,则是蚂蚁旗下的这些场景,主要是支付数据。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个人征信产品拥有较强的半公共属性,因此三家个人征信机构在股东构成上,大多体现为“政府监管+多元化的商业主体”这种模式。
比如钱塘征信,属于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大部分股东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总持股占比为52%(蚂蚁集团、传化集团、杭州溪树管理),大于国有资本股份比例的48%(浙旅集团、杭州金控、浙江电子口岸)。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从不同的经营主体联合步入个人征信领域可以看出三点,“其一,对该领域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用一种更可控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二,有助于兼顾公平性与效率性,为所有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其三让支付归支付、信贷归信贷、投资归投资。对于蚂蚁来说,这无疑也是其合规整改之路上极为重要的一步。”
从追求规模和利润到追求规范和共建,曾有些“跑偏”的蚂蚁正一步步重回正轨。只不过,在企业纠偏的途中,市场也应保持一种理智、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种进化,毕竟,这是任何一个事物在自身存在周期内不可缺失的那部分必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