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才两个月,你就把“绝绝子”彻底忘了( 三 )
比如凭“梗王”出圈的白敬亭,虽然没有太多好剧傍身,但粉丝数将近300万的微博小号全是他的“戏”——
文章插图
这孩子一看就没少冲浪。/微博
就连杨洋灵魂拷问“yyds什么意思”,也能狠狠为自己拉来一波好感,粉丝纷纷在底下科普“杨洋单身”“杨洋懂事”“杨洋大叔”——
文章插图
杨洋:你们管这叫粉丝?/微博
还有近几年打破过去“伟光正”形象的央视天团,如果你看过央视某档真人秀节目,想必都领教到了他们每十秒一个笑点的造梗能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化人抛梗接梗,自然放松不媚俗。/《你好生活》第三季
再看上个月开播不久的一档出圈综艺,上演的喜剧作品也是连续爆梗、频出金句,把互联网给整得明明白白,这不是个十级冲浪选手你都笑不出来——
文章插图
上下滑动:喜剧作品《时间都去哪儿了》,被网友直呼“戳中痛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而在声浪起伏的弹幕中,你也能从中窥探到这个阵营分明的互联网世界。不懂梗的那一拨观众,在表示“笑不出来”的轻蔑后,或许会有那么几秒“快乐只属于他们”的落寞,紧接着就开始端起小本本做笔记了。
三、学不好语文,连三观都是网络流行语纵使学会各种梗和流行语,可以塑造时尚亲切的互联网弄潮儿形象,并由此获取集体认同感,但是如果用力过猛而走向病态媚俗,终会被扔进语言的垃圾堆。
我们可以为无伤大雅的谐音梗捧腹大笑,却万万不能接受玩梗爱好者的轻佻无知。前段时间,“伞兵”一词在网络平台上频频出现,由一个光荣的职业身份沦为不少人上网吐槽、骂人的“谐音梗”,央视网对此发文批评并且呼吁:“不要污名化伞兵!”
文章插图
还是那句话,玩梗需适度。被全网封杀的郭老师,过去秉持着“有话不能好好说”的原则,在直播间大搞语言行为艺术,自创了诸如“集美”“耶斯莫拉”“夺笋”等“郭言郭语”。如今,自以为制造了潮流的她,淹死在了自己的潮流中。
文章插图
官方公告点名,郭老师被列入警示名单。/微博
不管是“伞兵”“郭语”还是“绝绝子”,这类语言都可称之为“辣条语文”:口感冲,易上瘾,广流传,没营养。它们充斥着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譬如微博、短视频、商品文案,以及评论区的素质发言,屡见不鲜。而在一阵狂欢过后,就会被大多数人厌烦和鄙弃。
批评过后,倒是可以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的语文教育和语言环境是不是太空泛,才让这么多年轻人乐此不疲地用这种“新语言”去创造一个只有口嗨与口癖、只追求氛围而不谈实质的赛博世界?
理想中的语文教育,工具性与思想性应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但如我们所知,工具性的砝码常年偏重,导致离开应试环境后,出现了成批的思维懒汉。
文章插图
当我们沦为思维的懒汉,身边堆积再多的书也形同虚设。/《编舟记》
作家叶开先生在《对抗语文》一书中所言:“一个人阅读量有限,不知道知识的传承关系,很容易就会拿一个小山包当华山,在那里杀猪一样抒情。”
推荐阅读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说明书|收货,也许才是买家电最大的坑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有才人|马云、黄峥、刘强东等电商大佬纷纷隐退,背后是什么信号?
- 左鹏飞|“天才少年”左鹏飞:被阿里、腾讯争抢,后以201万年薪入职华为
- 马云才|35年前,一对父子每年资助马云400元上学,马云怎样报恩的?
- 农产品|农村电商人才之困:引不来 留不住 难培养
- 美国科学院|马云斥资1000亿建立的达摩院:汇聚顶尖人才,如今现状又如何呢
- 熊猫烧香|当年发明“熊猫烧香”病毒的计算机天才,如今怎么样了!
- 税收|薇娅翻车,偷税只是表象!触碰国家战略底线才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