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2月8日,采访人员从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绿色直播间管理规范》杭州市级地方标准已于日前发布,并将于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届时,直播带货将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正式迎来标准化发展。
这是全省首个“绿色直播间”建设管理相关的地方标准,由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管局、杭州万维质量发展研究院、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
【 规范|“绿色直播间”有了杭州标准 12月30日起实施】据悉,该标准从直播间“十不准”规范、商家管理、主播管理、MCN机构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对直播间提出标准化要求,要求打造一个诚信、放心、文明的“绿色直播间”,并评定1-5星评级,结合数字化监管手段进行三个月视频存证、案件线索移送等强化管理。
近年来,为持续推动直播电商行业可持续发展,规范种种乱象,浙江省首推“绿色直播间”建设。上城区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创新制定《“绿色直播间”星级评定办法》,精心培育“绿色直播间”20家,并参与起草制订了《绿色直播间管理规范》杭州市地方标准。
文章插图
“‘绿色直播间’地方标准的创建明确了责任主体,当出现问题后能更好地甄别问题性质,分辨责任主体,避免相互推诿,既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也让主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杭州如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主播莉贝琳认为,通过标准约束,既能让合格的“绿色直播间”持久发展,也能让不规范的直播间及时调整,共同打造清朗的直播环境。
以示范促规范,以标准促发展。在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杭州出台全国首个“绿色直播间”地方标准,不仅是市场健康发展的需求导向,更是杭州作为“电商之都”的自觉与担当。“有必要通过地方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和自律,实现杭州市直播电商的良性发展并示范全国。”
文章插图
同时,为了让“绿色直播间”建设更加规范、监管更加高效,日前全国首个“直播电商数字治理平台”已在上城区上线试运行。
该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建立违法行为关键词库、建立智能分析模型、违法行为智能识别并标记等,对直播电商企业视频数据开展智能分析。
比如,在一条视频中,人工智能分析系统捕捉到主播在推销商品时用了“抗氧化”“去黑眼圈”等敏感词汇后,进行报警提示,工作人员根据线索联系相关主体,要求其提供该商品的相关检测报告或者功能性报告,否则商家涉嫌构成虚假宣传。商家在依法提供相关佐证资料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行政指导,督促其依法依规规范营销,对线索实现闭环处置。
同时,平台还实现了与其他部门的多跨联动,包括与公安部门行刑衔接,与发改部门信用共享,对主播涉精神文明言论与网信办联动等。
“该平台是直播电商创新治理的一次新尝试,我们将直播电商的数字治理分成直播主体、商品监测、行为检测和数字治理四个维度进行管理,期待能为直播电商的综合治理、打造‘绿色直播间’提供浙江样本。”上城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