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阿里提出“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希望建设统一的技术架构、产品支撑体系、安全体系、服务体系,去支撑上面多种多样的业务,以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提升整体服务效率。不少业务由此轻装上阵,进入发展快轨,包括闲鱼、菜鸟、阿里云、盒马、天猫精灵、淘菜菜等。
张勇曾道,“所有组织的变化,无非就是纵和横、分和合两个序列关系。你要跑得快,就要分,纵向扎深;你要沉淀经验、沉淀知识积累,你就合,横向统筹。”
这样看,中台战略是以一个 “横过来” 的资源共享体系,使阿里越来越走向“一个阿里”。而“多元化治理”则试图让各业务在自己“纵向”的杆子上跑得更快。
这源于,今天的阿里,已经不是一家依托单一业务的公司,多年的扩张使其拥有庞大的组织,同时业务线也更为复杂——每个业务不仅特性不同,赛道完全不一样,且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历史阶段也不一样。“多业务引擎驱动未来增长”的格局正在形成。
事实上,此前就有消息称张勇放权管理,将内部数十个事业群进行划分,实行业务板块总裁“经营责任制”。目前,除了此次调整中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已有统管总裁,云与科技板块由张建锋统管,本地服务板块由俞永福分管。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台战略”还是现在的“多元化治理”,阿里追求的核心目标从未变过,即“敏捷组织”。
据了解,张勇接任阿里巴巴CEO以来的6年,曾经多次在内部信中强调“生产关系”,并把敏捷组织作为生产关系变革的核心目标。此次,张勇谈及调整初衷再次表示,“在各个业务领域用更清晰的战略蓝图、更敏捷的组织面向未来,真正创造长期价值。”
参考:
《阿里海外市场久攻不下,蒋凡能不能打赢新战役?》,作者:张霏,来源:连线Insight;
《阿里变阵:一位 CEO,四位大总裁》,作者:管艺雯 马可欣,来源:晚点LatePost;
《揭秘阿里“生产关系”大调整:新设两大商业板块,以多元化治理构建“敏捷组织”》,来源:中国基金报。
【 蒋凡|阿里“变阵”背后:国内增长见顶,蒋凡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刘萌萌)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