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时代|新消费时代下的新商业,从C端思维出发( 二 )


今天我只想简单谈一谈大卖场的强制动线。许多大卖场为了引导顾客逛完所有区域(B端思维:让每个“死角”活起来),都会设置一条漫长的购物动线。无论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是什么,都需要亦步亦趋地转完所有区域(至少是大部分区域),才能来到收银台。这对消费者来说耗时费力缺乏效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考验。
这很明显是和C端思维背道而驰的。
那么,实体商业如何从C端思维出发,传统的B端思维方式如何转变或改进呢?
这是我认为的3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新消费时代|新消费时代下的新商业,从C端思维出发
文章插图
1. 定位:项目视角vs以客户中心把商品陈列出来,挂个POP宣传一下把商品卖出去的时代过去了(即如传统媒体机构的生产新闻、销售刊发)。
项目能否和真实的客户需求相匹配,并进而连接人和人、连接人和品牌、连接人和场景,变得至关重要。
这其实是一个如何配置资源的问题,是眼睛向上还是向下的问题。以项目为视角,甚至部分项目是以城市、区域为视角,自上而下做拷贝式、拼盘式的商业规划,这是长久以来的习惯。
但在这个时代行不通了,商业逻辑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现在是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入口+重构关系+重建场景”。先让人来,再谈消费。
频频被作为经典案例解读的日本格林木购物中心(Grand Tree),它的总经理龟井先生是这样说的:“要把格林木购物中心建成大家乐意来玩的地方,在玩的过程中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家”。
2. 竞争:项目间竞争vs客户关系竞争以项目间竞争为视角,竞争的是各自的存量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诸如谁能够提高营销预算、抢占更好的广告位和档期、引入更好的活动资源、购买更多流量等,是你做一个购物节我做一个打折季,是资源比拼的军备竞赛式竞争。
新消费时代的竞争视角,应当以客户关系为核心,是消费者认同度与忠诚度的夺取。通过运营消费者社群(实体和非实体社群),竞争谁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多体验价值,谁能够与客户之间建立稳固的纽带联系,进而扩大品牌营销影响力和口碑影响力。
3. 营销:自夸式营销vs赋能式营销从B端还是C端出发,反映在营销工作中,就是自夸和赋能的区别。
自夸式营销是把“项目”摆在首位,向内看,并试图说服消费者。小到一场亲子营销活动,其行为逻辑是项目需要在某个节点组织一定数量的家庭来到现场活跃气氛,并为此配置资源。而赋能式营销是向外看的,是探索并研究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寻找唤起消费者的“why”。同样是一场亲子活动,它的组织策略就会变成,为消费者提供一次提升家庭亲子关系的机会。
移动互联时代,人的价值进一步凸显。传统商业要实现成功转型,必须首先在理念上完成转型,建立客户中心意识、连接与开放的思维方式。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一些在过去很成功的传统思维、商业模型、营销方式,现在效果正在下降,但下降不等于没用,实际上它仍然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我们仍然要辩证的看待B端、C端思维。
本文由 @意识飞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