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总结是整个竞品分析的精华部分。总结要有新意和立场,要说出你做这个竞品分析报告的思考和提炼是什么,能够结合产品接下来怎么做,给出明确的建议。
针对全局性分析类型,并结合工作经验,本人抽离提炼出一张竞品系统化分析报告表格,供大家参考使用。
详见下图:

文章插图
在整个报告中,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是核心内容,需要尽可能详尽、言之有物。同时,整个报告的前后分析应该层层递进,逐步得出分析结论,如果前后缺乏逻辑性,会减少报告的说服力。
2. 针对性分析——竞品迭代亮点功能分析相较于全局性分析,针对性竞品分析就没有较为复杂或统一的分析流程,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进行点对点的分析。竞品分析的团队可大可小,也不依赖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
举个例子,之前针对Google Workspace产品的发布会,我们就可以围绕着Workspace产品发布会来做。当然,前提是Workspace产品是所负责业务的直接竞对或者业务功能有关联的间接竞对。设计组内召集愿意做分析的小伙伴,相信10个人的小组总会有那么两三个乐意去做的。
如下图,下面是针对一个功能点整理的分析总结。

文章插图
针对性竞品分析可以从产品里面那些小而美的功能体验点入手,如动态的引导互动展示、预判用户下一步、减少重复操作、情感化设计、沉浸式的交互、形象化设计、有温度的文案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后续产品优化的微体验。
当然也可对产品的迭代亮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如下图,是作者抽离的分析报告模板:

文章插图
相较于全局性分析,针对性竞品分析形式上更加灵活,可以是做方案时的灵感来源,也可以是自己分析素材与提升的积累,亦或是政策性的竞品分析任务,这种竞品分析更加快速有效,更加容易言之有物,不会流于空泛。
五、结语经过若干竞品分析的实践,有以下实践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 建议遵循竞品分析主线框架,可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 建议借用竞品分析工具包里的协作小工具、通用方法(如可快速绘制流程图、思维导图、用户画像等小工具,四象限分析法、横向比较法、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
- 成果物形式建议最好是一张长图(包含简介、多维度的设计分析、相应可借鉴的结论提案等),便于结果的可视化展示。
#专栏作家#弘毅道,公众号:体验设计师(uxd-s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用户|老板又喊你做竞品分析了】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
- 鸿海|「PW热点」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已经面向国内用户开放
- 微信|企业微信最新数据:活跃用户数量为 1.8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