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创业前4年无产品,量产一年销售近亿元,这家公司怎么做到的?


hud|创业前4年无产品,量产一年销售近亿元,这家公司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光子晶体前4年都在死磕产品研发,直到去年才正式量产,目前已实现每月数万平米的光学显示膜出货,销售额近亿元,收获了苹果、亚马逊等合作伙伴,在透明显示领域开了先河。
作者丨解夏
编辑丨及轶嵘
图源丨受访者
“家里的窗户、汽车车窗、公司的玻璃幕墙、商场橱窗,玻璃无处不在,如果能将所有的玻璃变为透明高清的显示器,信息完美与现实世界融合到一起,是不是很酷?”光子晶体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郑港对创业邦说。
光子晶体成立于2017年,其研发的光子透明芯片(NanoAR)显示技术,可以将玻璃、亚克力等任何透明介质变为高清亮丽的显示器,为观众带来全新视觉体验。
成立至今,光子晶体已经度过艰难的研发阶段,产品于2020年实现量产,正式推向市场,与苹果、福耀、亚马逊等多家世界级品牌建立合作关系,销售额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光子晶体科技产品在博物馆场景应用

hud|创业前4年无产品,量产一年销售近亿元,这家公司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新光影魔法的诞生
市场上有一条不成文的创业规律:创业者最初想做成的产品形态是A,做着做着就做成了B,推向市场的是C,结果受用户欢迎的却是D。
影响结果的因素众多,究其原因,用户真实需求往往难以捕捉,故而产品最终形态与最初设定相违背。而光子晶体从创业之初,就是从D做起。
“在我们产品出来之前,大家其实已经通过科幻片对产品有所了解,影片中的场景在现实中也确实有需求。”在郑港看来,光子晶体的产品在销售环节比较顺利,得益于商业路径清晰,通过收集市场反馈,明确客户需求,进而研发产品。
不过,产品从无到有,还需要专业、努力和运气。
光子晶体成立的前4年都在研发产品,没有量产之前,经历了漫长且痛苦的研发阶段。
郑港清楚地记得,2018年底的最煎熬时刻,产品透明度改良已接近一年,前后挂掉十几套模具,每套模具价值不菲,仅此一项工艺改进,就投入数百万元的费用,但始终未找到原因,又无先例可借鉴。
天使轮融资的钱已基本花完,新一轮融资还未到账。郑港万分焦灼。
魔鬼藏在细节中,无数次的推倒重演后,一次熬夜通宵时,团队对实验现象再次复盘,从观察中得到启发,通过转换新思路,重新设计后,终于改良成功。
“这种产品能不能做出来,我们心里也是有疑问的。”郑港说,“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不仅要靠努力,还有一定运气成分。”
创业成功当然需要很多因素的叠加,这次事件后,郑港也总结了两点经验:
一是创业需要有足够定力,遇到一直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静下心来回归本源,抛开结论,从头梳理,会发现忽略掉的细微且偶然的因素;
二是无论工作还是创业,靠谱的人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靠谱,把事情交给他会很放心,他做的事,提供的数据就有参考价值,如果不靠谱,就需要通过很多途径去验证他做的事情,过程会因此更复杂,效率会低很多。
“一项新的技术做成一款产品,10%的成功概率就已经很高了;得到市场认可,也可能只有10%的概率,两项叠加就只有1%的成功率。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从创业之初,就从市场出发,找到市场上的需求点,将它做出来,创业成功的概率就可以提升10倍。”郑港对创业邦说。

hud|创业前4年无产品,量产一年销售近亿元,这家公司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