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相比依然以商圈为选址核心要素的盒马X会员店,显然以社区为选址的多元业态才是盒马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
盒马邻里转入巷战线下实体门店行业,有一句俗语:商业地产大同小异,街边选址千差万别。意思是以商业体为选址考量要素,有利于提高选址的标准化和全国区域的拓店能力。
比如海底捞早期以街边店为主,但在上市以后,扩张的单店模型中依托大型商业体的商场店成为主力店型。
不过随着高线城市的流量红利消失,商业体单店选址模式开始成为下沉渗透能力的制约因素。这也是早期以购物中心发展起来的新消费品牌,如喜茶、奈雪等,即使推出面向下沉市场的低价产品后,依然难以渗透的主要原因。
对于高线城市的实体店品牌来说,拓店能力主要建立在过去以购物中心为主要单店模型的基础之上,到了下沉市场会发现,没有那么多购物中心可以标准化复制。另一方面街边店选址的非标准化,又会进一步拖慢拓店速度。
直到2019年兴盛优选跑出的社区团购模式,吸引来主流市场的注意力。
即使人民日报在2020年下半年发文称“不要抢萝卜白菜”,美团、拼多多等资本依然前仆后继地冲进去,主要原因是:社区团购的单店模型一旦跑通,也就意味着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可以快速标准化复制拓店,覆盖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整个中国市场。
从选址的维度上来看,结合疫情非常态下的零售行为,社区显然是中国最基础的零售单元。假设一个人购物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每一个社区零售单元的销售额都是对于其他零售业态销售额的抢夺。
不过在社区业态的尝试上,盒马邻里或许并不会是盒马的终局。社区业态店型打磨上,盒马在一年时间里先后推出盒马小站、盒马mini、盒马邻里等多种迭代店型。
盒马小站是2019年推出的前置仓模式,盒马mini是店仓一体模式,盒马邻里是自提点模式。
对比社区团购,按照人、货、场的三要素维度拆解:盒马小站强调货,没有可以体验的场,也没有足够的人流量,也被称为前置仓模式。盒马关闭小站的理由是,成本低可以快速复制,但是没有场,纯粹走线上流量补贴烧不到头。
盒马mini则是人、货、场都有,但是没有一个点特别突出,属于社区便利店的模式,相比社区团购成本高,扩张慢;盒马邻里则是比社区团购更强调场的体验,但是在人、货上并不突出,成本比社区团购较高,但是扩张可以采取自营和加盟,速度稍快。
作为盒马社区业态的3.0版本,盒马邻里也被称为“新店商”,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连锁商超反向收割社区团购的零售交互业态。
不过这一业态刚刚诞生不到半年时间,能否真得跑通并不好说。12月初盒马邻里就开始遇阻,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区域市场收缩,被解读为是进行局部策略调整。
自身的模式能否跑通之外,在社区业态这个领域,面对的对手打法也开始不同。不同于新零售时期,结合阿里的数据优势,盒马鲜生的成功曾被认为是空对地的降维打击。
如今转身进入社区零售的巷战,盒马面对的不再是相同体量的资本、数据较量,而是灵活、机动,层出不穷的新玩家冒出。比如社区团购+零售小店=社区电商;社区仓库+同城骑手=前置仓;社区团购+地产物业=物业团购。
在这里,社区零售是个生意,最核心的资产不是GMV和明星企业,而是社区团购思维和社区团购基础设施。不管中后台怎么个定位和架构,前端依然是个体单元,谁能吸引个体,解放个体,赋能个体,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参考资料:新经销《盒马怎么了》
推荐阅读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会员店|7个月开六店,盒马X会员店将落户南京,国产仓储式会员制品牌正蓄势发力
- 秭归|一苇电商经营的秭归脐橙上线“盒马”APP
- 蝴蝶兰|盒马线上线下启动“春节花市”主力鲜花价格降约四成
- 山姆|山姆退卡,盒马开店,会员店江湖暗涌
- 盒马鲜生|卖菜的为什么连鲜花都不放过?
- 感染|盒马:网传西安有门店配送员阳性感染多人为不实信息,已报警
- RCEP|商务部:RCEP生效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更大发展机遇
- 广告|盒马因虚假榴莲广告,被罚 5 万元
- 注册|盒马申请注册“屁股脸”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