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生物芯片也可用作非侵入性产前测试,以筛查某些严重的染色体异常。例如测量怀孕期间母亲血液中存在的胎儿DNA,以检测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爱德华综合征)和13三体(帕陶综合征)。
被国外企业高度垄断的生物芯片市场除了应用广泛,研究生物芯片的重要性在于其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意义,是真正可以造福人类的产品,这也是生物芯片市场迅速成长的关键原因。
然而生物芯片的特点导致发展生物芯片研发、生产的门槛都很高。从研发层面来看,生物芯片的研究需要基于多个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化学、医学、物理、电子、材料、机械等。而在生产层面上,生物芯片的材料选型相对于普通电子芯片还要考虑材料的生化特性;合理化设计阀、液路、反应池等微单元材料从而实现量取、顺序混合反应等功能都是生产中会面对问题。
从目前全球生物芯片相关专利数量来看,美国拥有最多的相关专利,属于绝对领先。中国生物芯片目前还主要应用于生物信息等科研领域,市场份额仅占全球市场的5%。
国外市场生物芯片主要市场是面向药厂、研究机构,产品主要为药物筛选、基因组合等。例如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remo Fisher),在2016年收购了Affymetrix,以开发用于细胞转染、神经生物学和干细胞研究的试剂。Affymetrix正是开发出第一片生物芯片的公司。
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利用生物芯片进行诊断则有着更大的潜力。依托清华大学和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奥晶典也在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肿瘤诊断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延伸出了健康管理、司法鉴定、农林畜牧和食品安全领域的产品。今年10月杭州领挚科技完成Pre-A轮投资,领挚的产品主要为TFT半导体生物芯片,是生物领域多元化的耗材类芯片。今年2月苏州含光维纳科技有限公司则完成了B轮融资,其产品主要用于POCT、基因测序等领域。国内厂家晶能生物、中鼎玉铉也可以提供生物芯片产品。
2016年“十三五”相关文件中提到,体外诊断产品要突破生物芯片;同时加速发展体外诊断仪器、设备、试剂等新产品,推动生物芯片的发展,支撑肿瘤、遗传疾病及罕见病等体外快速准确诊断筛查。可以说,生物芯片已经成为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虽然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生物芯片市场上,主要玩家都不是耳熟能详的芯片公司,更多的是医疗相关公司。但多家芯片巨头已经围绕生物芯片展开了布局,如英特尔、摩托罗拉、IBM、惠普等。生物芯片,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更是一项为国为民的伟大事业。
推荐阅读
- 网络攻击|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网站|外媒:乌克兰政府网站遭到大规模网络攻击
- 新社|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身份证|金融小程序活体检测:转化率提升30%的案例
- 智能头盔|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可语音接单,拥有碰撞检测
- 角度看|线上二手交易突破万亿规模 平台须严把质量关
- 谷歌为正式员工提供快速居家病毒检测:合同工需线下排队
- 沙利文|15.1万亿元规模的下沉市场为什么钱难赚?
- 规模|预计 2025 年,反病毒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45.4 亿美元
- 检测规范|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安全检测规范》金融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