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大数据时代,如何让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二 )


从技术角度来看,朝乐门认为,数据捕获或输入端的技术控制尤为重要,当个人信息被采集到设备时,就需要引入数据水印、不可复制、不可篡改、可溯源、可跟踪和可审计的技术,这在研究中称之为“数据连续性”。
个人信息受到侵犯时该怎么办?
“当用户发现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或者自己的信息被泄漏和非法使用,比如在网购后接到了冒充网店客服的诈骗电话,可以向公安、市场监管、消费者协会、互联网管理等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王晓伟说,如果用户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个人信息受到侵犯时,很多人担心维权成本高、举证困难等问题。对此,朝乐门表示,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支持“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涉嫌侵权方承担举证责任,个人不需要提供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 个人信息|大数据时代,如何让个人信息不再“裸奔”?】最后,王晓伟提醒大家记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是国家层面为了防诈推出的官方APP,它能对诈骗行为进行提前预警,当用户收到可疑人员来电、短信,或可疑短信内容包含的网址、安装可疑APP应用时,它会智能预警,大大降低用户受骗的可能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