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用户下单库存变化分析

编辑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电商软件下单时,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遇到特殊促销节日,涉及到电商下单环节的库存扣减逻辑时,又会有些差异。作者针对该细分模块,从下单环节和库存变化出发,和你一同探讨用户在电商平台下单后的库存占用逻辑。

用户|用户下单库存变化分析
文章插图
【 用户|用户下单库存变化分析】平常你在不同电商软件下单的时候,似乎没什么感觉,但是具体到电商的下单环节的库存扣减逻辑,却又各有差异。年底节日扎堆,今天就从细分的下单环节与库存变化的模块,跟各位读者一起详细聊一聊用户在平台下单后的库存占用逻辑。
一、模式1:下单扣库存通常在电商平台订单页面会显示商品当前可销售数量。常用的做法是当消费者订单拍下,系统会占用前端销售层的可销售库存数量(网站前台显示的库存,也就是可以对外售卖的库存,此时需要占用库存),下单页面显示的可销售库存数量会相应地自动减少。
当买家(消费者或用户)付款后,卖家(商家或平台)开始执行发货流程。同时系统会有设置付款时限,如果在付款时限内没有付款,该订单被取消,库存被释放,此时被释放的库存可以被后续的消费者继续购买。上述这种机制被称为下单扣库存。
二、模式2:付款扣库存另外一种机制是消费者下单时系统不改变可销售数量(不占用前端库存),只有当付款后,系统才会占用可销售数量。当然付款后扣完前端库存订单状态由待支付变为待发货,此时需要卖家进行发货及后续履约处理。上述这种机制被称为付款扣库存。
三、机制对比分析不同的库存占用机制会导致不同的后续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1. 下单扣库存优点是:不会出现超卖。
缺点是:当消费者拍下商品但长时间不付款时,由于可销售库存被占用,可能导致页面显示该商品“售罄”,使得想要此时购买的消费者无法下单,从而失去销售机会。
2. 付款扣库存优点是:确保形成处理的订单都是已付款的真实订单,对供应链和库存管理提供真实可靠信息。
缺点是:由于订单和付款是在不同的页面处理,可能会出现并发付款,在大订单量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超卖。
特别的,超卖解释:是指商品售出数量超过卖家设置的商品库存数量,导致库存数量变为负数。
比如下文提到的秒杀案例。在秒杀活动进行中,往往会有高并发的问题,从而导致超卖。比如某商品的库存为2,user_A、user_B和user_C并发购买该商品,user_A、user_B提交订单后该商品的库存被修改为0,user_C并不知道的情况下提交订单,该商品的库存再次被修改为-1,这就是超卖现象,后续就需要前端及时补货或者做技术特殊支持处理。
四、使用现状当前主流电商或者其他单量较大的网站都是采用下单减库存的机制,但付款时限的规定则会根据销售品类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商品的库存深度越深(即库存数量相对前端商品的销售流量大很多),付款时限的要求越宽松。不过商家的库存压力也会越大。著名案例例如:天猫付款时限的规定是:正常订单72小时,聚划算订单30分钟,双“十一”期间的订单1小时。作者本人当时做的电商小程序付款时限为:30分钟倒计时。
五、方案建议第一,可以针对自己应用订单付款时间做些简单的统计,根据统计结果的数据分析后做相应的设置,甚至可以精确到品类,不同活动入口等等可以做到更加细化的精细化运营。
假设场景:对某电商APP订单从下单到付款的时间差做数据埋点统计分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