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层逻辑角度来看,“专精”注重眼前运营效率与路径依赖应用式学习 (exploitation),而“特新”则注重未来运营效果与路径突破式学习 (exploration)。
特别需要指出,“T型战略”对于价值链上游的“五基”领域的“精一赢家”企业尤其有效:在上游核心技术方面聚焦深耕(即“T型战略”的纵向维度),而在下游的具体市场应用场景方面开拓阔张(即“T型战略”的横向维度)。
这就形成了上游注重规模放大效应 (economies of scale),而下游注重多元互补效应 (economies of scope),因而获得双重优势益。换言之,采用“T型战略”的“精一赢家”企业往往同时兼有“聚焦”与“多元化”两者互补的双重竞争优势。
四、实践中的四大挑战如果“T型战略”代表了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那么摆在中国大多数企业面前的挑战就是如何落地“T型战略”。有关“T型战略”落地实践的特殊挑战主要在四个方面,均与横向和纵向的关系有关。
首先,有人质疑,横向和纵向是否需要整合成为“T型战略”,是否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这是因为传统思路忽略“T型战略”的必要性,仅仅注重纵向或横向,从来没有将两者整合在一起。
对此,我们的回答非常明确:如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没有纵向深度核心竞争力,企业无法保证本身可持续性存活与发展。此外,同样类似“没有近忧,必有远虑”,没有横向广度核心竞争力,企业同样无法保证本身可持续性存活与发展。
因此,纵向深度与横向广度两大维度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必须平衡融合。
其次,除了质疑“T型战略”的必要性,也有人质疑其可行性。他们认为,纵向深度与横向广度两大维度如何平衡融合与协同发展是一大难题。我们对此毫不否认。但是,我们认为,这两大维度可从阴阳平衡视角看待,视为相生相克的一对悖论要素。
质疑T型模式可行性只是看到两者的相克一面,却忽视了他们相识的一面。其实,除了纵向深度维度能为横向广度维度提供坚实的赋能性基础设施(例如基础技术,或基本商业模式),后者也能为前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因此也能为其赋能。
例如,市场应用场景的横向扩展常常会对纵向技术或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后者不断改进与提升,因此获得长期积淀与丰富发展,为其厚积薄发打下基础。舜宇光学与汇川技术就是典型案例;这也同样体现在字节跳动、小米、华为、大疆等案例中。这正是纵向深度与横向广度两大维度相生互补的重要体现。
再次,“T型战略”建立还有一个看似棘手的问题,即这两大维度之中,哪个最先启动?我们的初步案例研究表明,两大维度都可率先启动,但另一个维度不应过于滞后,而需要步步紧跟。如果纵向深度维度先行,而横向广度滞后太多,企业现金流就会很快枯竭,不能短期存活;如果横向广度维度先行,而纵向深度滞后太多,企业后力不足,也不能长期存活。
最后,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探讨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表达应该是“数智化”,即“数化+智化”,表现为大数据收集(big data)与人机互动解析(human-computer analytics本质是IT技术融入学术研究方法,发挥“企业大脑”作用,赋能企业决策优化;在产业生态层面则成为“产业大脑”)。
为此,“数智化”与“T型战略”具有潜在关联,因为“数智化”可为“T型战略”的纵横布局提供有力赋能,尤其是有助于获得前面所提到的纵横布局交叉互补的协同效能(synergy)。具体而言,“数智化”为“三台架构”提供了必要条件,赋能三台之间的互动互补。
推荐阅读
- 北交所|徐明:创新型中小企业不仅包括“专精特新”类型企业
- 直供模式|县域新需求和淘特新供给
- 小巨人|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 深圳大学|“深趋势”对接活动(三十二)—— 专精特新之智能制造圆满举办
- 归国七年,清华博士重构“信息安全”|“专精特新”百家访谈
- 消防|从做衣服到洗衣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迎来数字化转型生机
- 印度|社交巨头推特新任印度裔CEO是何许人?马斯克:人才
- 中小企业|国工信部|解读《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
- 专精型|专注威胁情报领域,「天际友盟」以建立生态的方式落地数字风险防护业务
- 数字化|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