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一种自带互联网属性的动物( 三 )


上世纪初 , 我国东北曾爆发过一起严重的流行性鼠疫 , 造成6万人死亡 , 著名公共卫生专家伍连德在探寻这场瘟疫的起源时 , 就发现了其中有野生旱獭的身影 。 2014年甘肃发生人食用旱獭感染鼠疫死亡的事件 , 也曾在再度唤醒人们对“鼠疫”的认知 。

伍连德与1910-1911年东北鼠疫
但近年来土拨鼠在网络上的走红 , 让国内部分旅游景点给本地土拨鼠打上了“来高原最值得打卡的玩法”招牌 , 招引来大批游客逗弄、喂食这些逐渐不怕人的动物 。

与野生土拨鼠近距离接触随的内容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开 , 在短时间里被打造成了去西藏旅行的新潮流 , 一些游客不仅与其亲密接触 , 甚至用亲吻和用嘴喂食的方式来拍照打卡 。

经过一些专家的多次呼吁 , 网友科普鼠疫危害 , 部分景区在也舆论压力下撤下“可喂食土拨鼠”的牌子 , 但时至今日 , 这些行为依然阻止不了景点围栏之外人们与野生土拨鼠的接触 。
在社交媒体上那些游客与土拨鼠互动的热门照片或视频评论区 , 网友们的“啊——”和“鼠疫警告”相互交织 , 算是完美诠释了人们对“顶流网红”土拨鼠的认知状态——当然 , 在我们对土拨鼠的刻板印象被改变之前 , 还是和野生网红保持一定的距离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