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蒋百里是否荣获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第一名?

蒋方震,字百里,1882年出生于杭州府海宁 。清末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在盛京将军赵尔巽处充任幕僚 。辛亥后,曾短暂担任保定陆军学校校长之职,期间还闹出自杀的新闻 。随后多年四处漂泊,先后追随过袁世凯、蔡锷、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 。北伐后,曾与自己保定陆校的学生唐生智关系亲密,最后则投奔到另一位“蒋校长”蒋中正麾下效力 。
蒋百里虽从未实际指挥作战,却享有民国军事大家的美名 。去世后,还被国民政府追赠了上将军衔 。不过,相较于军事专业,蒋百里生前似乎更爱著书立书乃至闲来赋诗 。除了写过《国防论》这类军事理论专著外,还写过《欧洲文艺复兴史》、《日本人》这样与军事专长并无直接关系的大作 。蒋介石则看重蒋百里曾留学日本并游历欧洲多国的经历 。抗战前夕,曾派其前往德国、意大利洽谈军火合作事宜 。
蒋百里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似乎是其早年留学日本之时,蒋方震在日本士官学校“获毕业首席,夺天皇赐刀”的故事历来都是国人津津乐道的美谈 。这则轶事在蒋百里1938年11月去世后便已成为各类纪念文章中必谈的佳话,如《蒋百里抗战纪念文集》(1939年版)收录的各篇文章,均提及此事 。
此后数十年间,不少文人骚客更乐于在大众舆论层面传播此事,如陶菊隐在《蒋百里传》(1942年初版)中栩栩如生地加以描绘,“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百里以步兵科第一名毕业 。根据日本军部规定,士官榜首由天皇亲自赐刀,日本人引以为荣 。此次为中国留学生所得,他们又不免耿耿于怀 。所以,从第四期起,步兵科中日学生分开授课,以防中国学生再夺锦标 。”曹聚仁的《蒋百里评传》(1963年初版)关于此事的描写也大致雷同 。时至1990年代,大陆出版的《蒋百里先生纪念册》(海宁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年)、《军学奇才:蒋百里》(李娟丽、包东波,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都毫无例外地讲述了“首席夺刀”的故事 。近年来,关于这段经历的描述在网上也越来越多,而各类“惟妙惟肖”的细节居然也变得丰富起来 。
不过,无论是先前的传记,还是现今充斥网络的野史,似乎都存在一些史实上的硬伤乃至臆想 。实际上,蒋百里留日期间的真实情形,仍有较多问题有待厘清,或需通过原始档案来进行考证 。
问题一:蒋百里是否拿过天皇赐刀?
赢得天皇赐刀是蒋百里人生传奇中最亮眼的场景 。获得如此殊荣,自然能让国人扬眉吐气几十年 。在当时日本的军校系统中,的确有“天皇赐刀”(恩賜 軍刀)的传统 。不过,此“殊荣”只有陆军大学毕业的高级指挥官才能享受,而赏赐褒奖陆军士官学校的礼物则以望远镜、银怀表之类物件为多,绝无军刀一说 。
蒋百里留日前后,由于日俄战争的缘故,1905年3月和11月各有一批学生自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第17、18期) 。虽然各类关于传记都未澄清蒋百里究竟是1905年的哪一期毕业,但从日本陆军省所藏档案中仍可查到这两期优秀毕业生奖品是什么 。
根据《士官学校生徒卒業優等者 賞品下賜 件》(明治38年3月2日、明治38年11月12日)的记载,这两期的赏赐品都是银怀表(恩賜 銀時計) 。换言之,无论蒋百里是不是优秀毕业生,是否获得毕业第一名,均不可能获得天皇赐刀 。因为那一年天皇根本就没有赐刀 。其实,在此前后几届的赏赐品都是银怀表 。
问题二:蒋百里是否以第一名毕业?
关于此问题,国内传记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很笼统地称其“试第一”,一是称其为“步兵科第一名毕业” 。同样,根据《士官学校生徒卒業優等者 賞品下賜 件》历年档案,在上报优秀毕业生时一般会根据不同军种分别列出,因此不可能出现所谓全员“试第一”的说法,
1905年第17、18期步兵科首席分别为篠塚義男与安井藤治 。前者官至第十师团长在中国作战,电视剧《亮剑》中曾出现他的形象;后者官至第二师团长,后曾出任鈴木貫太郎内阁的国务大臣 。
问题三: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士官学校是否与日本学生采取同样的学制?
以蒋百里为例,通过查阅日方档案可以发现蒋是在1902年7月以自费生的名义正式申请就读日本陆军学校 。次年3月,日本陆军省在征求外务省的意见后予以批准,同批申请入学的中国留学生共有20人 。同期入学的还有许崇智,不过他是官费派遣 。另外,蔡锷是在1903年11月递交入学申请,晚于蒋百里 。
然而,在翻阅日本国立图书馆所藏历届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名录时,会惊讶地发现其中居然找不到蒋百里的名字 。不仅蒋百里的大名寻觅不得,其他中国留学生及韩国留学生的姓名均不得见 。莫非真如陶菊隐所言,“从第四期起,步兵科中日学生分开授课,以防中国学生再夺锦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