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刘邦杀了哪些有功之臣?为何没有杀张良
【开国皇帝刘邦杀了哪些有功之臣?为何没有杀张良】高处不胜寒 , 刘邦也不例外 , 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 , 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 , 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 , 尤其是不放心异姓的诸侯 , 于是有众多功将纷纷被刘邦杀害 。刘邦上位后 , 便开始杀害项羽旧部归降于他的将士 , 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 , 成了首位牺牲的功臣 。第二年 , 韩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贬官入狱 , 5年后 , 皇后仍旧心中不甚惶恐 , 遂将其骗至长乐宫杀害 , 且惨遭株连满门抄斩 。
此后 , 刘邦不断残害功臣贤将 , 唯恐其部下为异己叛变 , 令朝中人心惶惶 , 当年为其开国打天下的将士们四下寻活路 , 韩王信生怕自己也难保生命 , 索性投降于匈奴求一活路 , 谁知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同样因恐惧降于匈奴的还有汉高祖的老乡卢绾 , 二人患难与共 , 在刘邦逃亡时便陪同他直至称帝 , 受封为燕王后也是不堪惶恐被逼无奈 , 最后也是同样下场被杀害 。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 , 他在陈豨反叛时未听其相劝一同造反而是继续忠于刘 , 刘邦听闻此事后非但毫无感激之心 , 却将其剁为肉酱分给群臣使用 , 更令人毛骨悚然 。此事一出 , 英布深知自己也难以幸免 , 于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 , 结果刘邦御驾亲征将其平定 。正是如此 , 在汉朝建立后 , 短短几年时间里 , 当初生死追随在刘邦身旁征战的功臣纷纷死在他的手下 。
太史公曾经将韩信、张良、萧何评价为“汉三杰”其中推韩信为首 , 刘邦曾经公开表示 , 吾不如韩信 , 这样一位运筹帷幄的谋臣 ,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呢?其实刘邦杀韩信并不是一时冲动所为 , 而是蓄谋已久的 。韩信家境贫寒 , 在反秦的斗争中投奔了项羽 , 但一直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 。在萧何的推荐和保举下 ,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 为他出谋划策 , 韩信军事才能卓越 , 清楚的分析了两军形式 , 为刘邦大军立下汗马功劳 , 但韩信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军事家 , 他并不满足现状 , 逐渐引起刘邦的猜忌 。
在刘邦统帅大军被项羽团团包住不得脱身的时候 , 向韩信求助 , 韩信却把握时机 , 非但没有派兵帮助刘邦 , 还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借口是方便整理齐地的事务 , 刘邦看出了韩信的不臣之心 , 愤怒不已 , 无奈自己还被包围 , 在陈平的劝说下 , 索性大笔一挥 , 封韩信做了齐王 , 韩信见状立刻出兵解围 , 但刘邦心里已有怨怼 。刘邦与项羽对决时 , 本来约定同时出兵的韩信未遵守约定 , 刘邦吃了败仗 , 韩信故伎重演 , 向刘邦讨要好处 , 刘邦一举攻破项羽大军 , 统一天下 , 此时 , 韩信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削弱了 , 刘邦对他已经起了必杀之心 。刘邦借做梦怀揣韩信谋反的信 , 将他扣押了 , 吕雉趁刘邦在外 , 偷偷摸摸将韩信杀了 。只留下“狡兔死 , 走狗烹”的诗句来惊醒后人了 。
众所周知 , 刘邦晚年变得爱猜忌、多疑 , 不再信任当时一同征战沙场的功臣将领们 , 唯恐异己叛变 , 于是有众多功臣诸侯纷纷被害 , 韩信被杀 , 萧何入狱 , 那么身为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下场如何 , 有没有被高祖所杀呢?对于张良之死 , 通常有两个说法 , 一是安享晚年 , 居官善终;还有一个说法是功成身退 , 隐于山林 。
张良为人深明大义 , 了解刘邦的心思 , 在高祖登基后 , 便选择了明哲保身的从政之路 。张良为人聪明 , 懂得察言观色 , 天下初定后便假借自己身体羸弱之名极少出门参政 , 随着汉高祖政权逐渐稳固 , 张良便从师者退居宾客 , 对天下大事极少出谋划策 , 不左右刘邦的决策 , 保持着可有可无的角色与时进时退的姿态 。在刘邦斩除异姓王的过程以及皇室斗争中都极少参与 , 尽量避免被卷入其中 , 也使自己没有给刘邦带来威胁感 , 免于被诛杀的下场 。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明朝皇帝服饰具体介绍 明朝皇帝的衣服有几种?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道光皇帝一脚踢死长子后 故宫石狮竟现异样
- 刘邦的储位乱局 刘邦更希望刘如意继承其皇位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
- 古代皇帝房事 后宫佳丽生理期“带血作战”
- 明朝皇帝为何都有打文人屁股这一特殊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