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林则徐禁烟为何放过最大的鸦片贩子

与邓廷桢不同,林则徐在近代中国威名之盛,无与伦比 。在170多年里,他被无数的人所歌颂,他被誉为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民族英雄 。有些时候,他甚至被神化得过了头 。
他是福建人,父亲是一位老师,家里生活还过得去 。26岁那年,他考中了进士,而且名列二榜第四名,也就是全国第七名,之后仕途便一帆风顺 。他曾经先后被几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看中,这些人都间接帮助了他 。比如名臣张师诚,道光前期的首辅曹振镛,当然还有名满天下的陶澍 。
与其他的官员相比,林则徐在官场上,没有深厚的背景,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一点反倒成了他的优势,更加衬托出他清正廉明、公正无私、事必躬亲、忠君爱民 。他与其他官员最大的不同,就是雷厉风行,不像其他官员那么颟顸 。现在他成为了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广州的禁烟运动 。
他是整个中国唯一一个认为鸦片可以导致亡国的大臣,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非常准确的前瞻 。他认为严禁鸦片本身就是富国强兵,这更是彻底让中国人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 。但是林则徐也有致命的缺点,就是好大喜功,做事容易冒进冲动,而且奏折写的不够真实,甚至到了胡编乱造的程度 。他的这个缺点最后导致道光皇帝的决策失误 。他是禁烟的大英雄,但他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现在,他要来广州禁烟了 。
实际在离开北京的那一天,他就已经想好了禁烟的办法 。他的办法比任何一个官员所想的都要严厉的多,这个办法叫三管齐下 。
首先他要严惩广州参与鸦片走私的官员,通过深入的反腐败,彻底拔掉走私的保护伞;其次,他要将禁烟深入到百姓当中,不但实行五户连保,而且用最大的力度掀起一场禁烟的全民风暴;最后,他要把矛头指向鸦片的乱源——那些从事走私的洋人,他要以整个中国的对外贸易为代价,彻底铲除掉鸦片走私活动,让所有的洋人再也不敢、再也不能贩卖鸦片 。
这就是林则徐的真实想法,他要把所有接触鸦片的人都逼入绝境,特别是那些贩运鸦片的洋人,他要在中华大地上彻底杜绝鸦片 。林则徐的决心非常大,他深信自己可以办到 。
在经历了61天的跋涉之后,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了广州 。
史料记载他来到广州的那一天,广州所有的官员,全部出城迎接,这当中包括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还有广州将军、海关监督等人 。当然很多老百姓也出动了,跑到城外去迎接钦差大人 。
与之相应的,是鸦片贩子们全都跑了 。据林则徐自己说,他到广州前几天,广州最大的鸦片贩子,绰号“铁头老鼠”的查顿,当时就跑了(实际查顿早在一月份就弃商从政,回国竞选议员) 。还有二十多艘英国鸦片船,也都逃遁得无影无踪 。老百姓们欢声雷动,他们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位青天大老爷 。还有报道说,有些毒品贩子,还有吸毒人员,也都痛哭流涕,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今后再也不吸毒贩毒了 。
这些场景大部分是后来人编写的资料 。洋人也有记载,只说钦差大人气度庄严,表情相当坚定(后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见过洋人) 。
林则徐来到广州之后,住进了越华书院 。他当时并不了解广州的实际情况,所以他的第一步工作,先是耐心地听 。他让所有行商都住在越华书院的旁边,以便随时咨询 。还有一些当地的乡绅,也被林大人请来咨询 。
林则徐进城之前,就已经派了两名精通粤语的人,偷偷进城搞摸底工作了 。所以他进城的时候手里就有了一份黑名单,这个名单里一共有62人,包括17名鸦片贩子和45名低级官员 。林则徐指示邓廷桢把这些人全部抓进大牢,等候发落,这也等于是给广州城的官员敲响了警钟 。
紧接着,林则徐把广州两所书院里六百四十五名学生组织起来,搞了一次考试,名称叫“观风试”,考试题目是“你认为广州城里谁在走私鸦片,应该怎么查禁鸦片”,考试不记名,不算成绩,其实就是无记名投诉 。谁也没有料到,这些学生都把矛头指向了水师副将韩肇庆,以及他背后的大老板——两广总督邓廷桢邓大人 。
韩肇庆被林则徐抓起来审讯了,这次可急坏了邓廷桢 。他赶紧找着林则徐,跟林则徐商量了很久,林则徐最后同意把韩肇庆革职查办,给邓大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由此可见,当一名公正廉明的清官并不容易,原因并不是抵挡不了诱惑,无法洁身自好 。而是你要融入这个社会,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大公无私,有些时候,你还要指望这些人给你办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