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幽禁岁月生活 平时不能随意越过警戒线

闾蘅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 。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她见证了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 。
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 。1967年,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先在香港工作了几年,又回台湾住了一段时间 。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 。
因此,张闾蘅是最有资格来谈张学良的张家后代,她最清楚的是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但多年来,她一直拒绝谈论,“我很不赞成很多人写张学良 。许多写小说的人千方百计的要接触我,我反对与他们接触 。他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人,不是一些人的生财之道 。” 。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生活 平时不能随意越过警戒线】然而,2010年,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张闾蘅接受笔者专访,回忆了那段岁月 。
第一次看见大伯,从门缝里偷看
张学良在日记中记载,1946年11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和赵一荻被秘密从重庆转移到了台湾,自此进入了更秘密的幽禁,先是在新竹县井上温泉,住的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木板房,旧式木板房里只有简单家具,冬天潮湿阴冷 。夏天稍遇大雨便四处漏水 。周围都是台湾山地原住民,他们平时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 。井上温泉与外界只有一条公路,路面损坏严重,如果遇到暴风雨,人和车都无法通行 。
1949年2月2日凌晨3点,张学良又被突然转移到高雄,秘密藏在寿山要塞的兵舍中 。当时,“代总统”李宗仁要求“恢复张、杨自由”,毛人凤等借口不知“张、杨”在何处,推托不办 。尽管各界呼声甚高,但没有“蒋先生”点头,自然无人去落实,故一拖再拖,终成一纸空文 。而张学良、赵一荻被囚禁于台湾井上温泉已被外人知晓,为了“安全”就把他们紧急转移高雄 。
在高雄住了近一年,因为担心高雄已成为空袭目标,1950年1月,张学良又搬回井上温泉,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井上幽禁岁月 。井上温泉远离城镇,采购困难 。“大伯靠自己种点青菜、养些鸡鸭才得以维持简单的营养 。本是大家闺秀的大妈关在山里,那段日子生活很艰苦,没有衣服穿,都是我大妈自己做的 。那里连电灯都没有,几年里,大伯听力、视力大为减退 。他的精神也很苦闷,有时只能逗小猫打发时间,一点娱乐都没有” 。张闾蘅回忆起伯父的这段岁月,感慨万千 。
但是张闾蘅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有个大伯和大妈,住在新竹县竹东的一个人烟稀少的山里 。
“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大伯、大妈大概在1954年 。”那一年,张闾蘅在台湾上小学五年级 。有一天,接她上下学的三轮车夫给了一张纸条,纸条是妈妈让闾蘅放学后直接到台北中心诊所找她 。
到了之后,她发现全家人都在诊所,等待着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到来,一听到廊道有动静,家人都贴在门缝往外看 。妈妈告诉闾蘅:“大妈生病要住院开刀,大伯、大妈从山里来到台北 。”但是这一次,小闾蘅并没有和大伯、大妈直接碰面,而是偷偷地看,“我只是看清了大妈的模样,而大伯只看见了背影 。”张闾蘅说 。
成了大伯的大陆探访人
张学良喜欢讲述东北的往事,讲述他童年的故事 。“从大伯平时的言谈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家人、家乡、国家、民族的挚爱,谈起这些话题时,他兴奋不已、神采飞扬,有时说着说着,又黯然神伤,音落神凝 。即便现在,一想起他陷入沉思中的伤感神情,我的泪水仍会夺眶而出 。”
张闾蘅知道,大伯想回老家看看 。“他的心时时牵挂着两头,一边是他的老家故土;一边是远在他国的儿女” 。
“正因为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寂寞与思念,我们想为他做点事 。”张闾蘅与妹妹闾芝的生活都因为这位大伯而改变 。妹妹闾芝先是成了大伯、大妈的大“管家”,而后提前“退休”陪伴大伯、大妈 。姐姐闾蘅则是替大伯去看看大陆,在1979年从香港进了大陆,乘火车去了广州 。
那时的广州,张闾蘅感觉破破烂烂的,马路上人也是穿的破破烂烂的,都是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 。张闾蘅在东方宾馆住了两天就走了 。“当时,有人找我让我带着去广州的友谊商店,我非常不理解,里面什么都没有,货架上就有两瓶酱油 。经过一户人家门口,看到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几个破板凳,一张破桌子” 。
受国民党宣传的影响,张闾蘅对当时的大陆一无所知,只知道毛泽东,“其他的都不知道” 。从大陆回到香港后,张闾蘅就急不可待地飞往台湾,想把在内地的所见所闻尽快告诉大伯 。见了大伯后,还未开口,大伯悄悄先问了一句:“你回大陆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