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吴暴君孙皓为何会对司马炎口出狂言
三国孙皓,肯定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单看这姓氏,便能看出其中一二的玄机,在三国之中,孙属于大姓,如无意外他必归属于吴国,经查阅史记后,更加印证了孙皓之身份 。
孙皓,三国时代吴国人,身份尊贵无比,乃是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其祖父便是大名鼎鼎于三国的孙权,他的君主之位来之不易,其父孙和本是太子后因种种缘故被废,后立孙皓的叔父孙休为太子,孙权逝世后,叔父孙休继位 。这样看来,孙皓的君主之位并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得自于其叔父孙休了 。当时的孙休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嗣,只是稚子年幼,尚未长大成人,而当时时局实在是太过于动荡,蜀国已被魏国吞并,吴国自身已成为风雨飘摇中的一小舟,无外力可以支援和依靠 。众大臣们鉴于当时情势,联名奏请君主孙休,改立继承人,将子改为侄,正是在众大臣的群体谏言声中,孙皓意外的登上了太子之位,而后顺利的继承了吴国的君主之位,成为第四代君主 。
孙皓的一生既是荣耀的也是可悲的,荣耀因其地位,可悲也因其地位 。他的可悲在于他治理朝政的不专一,在于他不能持之以恒,在于他的反复无常,在于他的暴虐荒诞,吴国前期的治理均毁于他一人之手,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成为了吴国的末代君主,与蜀国一样,最终被曹操给吞并,俯首称臣,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最终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
孙皓,吴国在他的手上被灭了国,但是当孙皓面对晋国皇帝司马炎时,居然还敢口出狂言,声称自己在吴国也同样设了一个位置给司马炎,等待着有朝一日,当吴国灭了晋国,便将那个位置赐予司马炎 。孙皓凭借什么资本敢于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呢?
从正史中纵观孙皓的性格,可以说对他既感到可恨,但同时又何尝不为他感到可叹呢!
本来是一个好好的有为青年,励志君主,奈何却沦为贼人,不务正业,不求上进 。从贤明之主君顷刻之间变为地狱使者,两者的差别之大,真是让人无所适从 。
假设孙皓从未转变过,他一直能够施行良政,任用贤臣,宽待百姓,那么吴国也未尝一定会输于晋国,两者相争,鹿死谁手不到最后一刻又何尝能够得知呢 。
但,孙皓就输在他的转变上,输在他的懒散和沉迷上,他将社稷做了他的赌注,最后输的一败涂地,倒是到了真正认输的那一刻,他反而豁然了,他奉劝贤臣们不需要为吴国做最后的亡命之搏,如果晋国有能力还是归顺于晋国吧 。
【揭秘东吴暴君孙皓为何会对司马炎口出狂言】孙皓对司马炎的那些不恭的话语并不能显现出他不怕死,有骨节有节操的君主气节 。相反地,只是因为孙皓后期已经残暴惯了,如果看人不顺眼便挖掉此人的眼睛,这些酷刑对于孙皓来说就像是小儿过家家酒般的稀松平常,所以当晋帝司马炎说出那些讥讽孙皓的话时,孙皓下意识的就是反驳,因为这已经是他的一种潜意识反应了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揭秘: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
- 揭秘七大圣结义为何孙悟空要排在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