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南亚神庙里供奉的中国人是谁?竟是他
按照传统的说法,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在内的东南亚地区旧称'南洋',这些地区至今仍虔诚地供奉着一位'中国神灵',他就是明成祖时代的大太监、著名航海家--郑和 。
为了宣扬大明的国威,明成祖朱棣,曾派'特使'--三保太监郑和,下南洋访问各国 。郑和的船队必须绕道马来亚半岛的'马六甲',这个海上要冲好被当作了货运的'中转站' 。当地人为尽地主之谊,便大兴土木,安顿远方贵宾 。迄今,那里还遗存着两口水井,和一部分残留的古建筑 。
据说,郑和挖地建井取水,带给当地人新鲜的知识 。从建筑遗址看,郑和居住过的房子,都是以中国建筑形式设计的,这种建筑风格,影响了马六甲地区的建筑结构,除了民居之外,寺庙、***教礼拜堂也深深地受中国建筑风格的影响 。目前,马六甲地区还保留着郑和官邸前殿建筑的模式,而且供奉'三保太监'的塑像让信众膜拜 。南洋一带的民间之习俗,与郑和有密切关连的不胜其数,可见,郑和对南洋一带的文化、风俗、习惯的深远影响 。比如,如西马东海岸'丁嘉楼'地区、马来村内供奉的'三保公庙',东马古晋还有一条'郑和统帅路' 。
郑和,云南人,也就是所谓'三保太监' 。史书记载:'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明史·郑和传》里说:'永乐三年(1403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域,以次遍历诸国 。'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240艘海船、27400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史料记载:'(郑和)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 。'
想远航天下,必须有雄厚的国力后盾和技术支持,据《明史·兵志》记载:'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每到一地,郑和赠给各国国王厚礼,以示友好,船队带去丝绸、瓷器、铜铁器、金银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特产 。随行官员随时记录见闻 。回航时,各国派使同来,赠珍宝特产给明朝皇帝,并与中国商人交换 。友好的交往,扩大了贸易,也增进了了解 。郑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南洋等地一些城市里,至今还保有纪念郑和的寺庙和胜迹 。郑和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华哥达·伽马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百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 。在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郑和都超过了这几个欧洲航海家 。
郑和下南洋,四次停留马六甲,根据马六甲三宝山地区现存的'三保庙'、'三保井',以及多处废墟足以证明,郑和在当地民众信中的崇高地位 。据说,'三保太监'当年的客居之处,已被后人改为'三保庙',而且以香烛来供奉 。日久年深,郑和被改头换面,当作了一位护佑四方的神灵 。除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存有郑和古迹外,印尼的爪哇、苏门答腊等地,也有类似的香火云集之处,尤其是爪哇岛北岸,竟然有四处郑和船队靠岸的遗址 。'三保垄'目前已是繁华的商港,此外,还有著名的'三保洞'、'三保井' 。'三保洞'里有郑和的塑像及一位葬身三保垄的舵手 。
【揭秘东南亚神庙里供奉的中国人是谁?竟是他】据清康熙《江宁县志》记载:'三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 。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 。密知建文踪迹,回朝皆奏不闻,史称其有隐忠云 。宣德初,复命入西洋,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处也 。阴兄之子义,世袭锦衣千户,后遂袝焉 。'如果一人有两处墓,可能一为衣冠冢,一为真身墓 。毕竟只有真身埋葬之处才称为'墓',而埋葬衣冠的地方,只能称为'冢' 。弘觉寺塔恰好位于《江宁县志》记载'牛首山西麓',这足以证明,县志对郑和墓的记载更可靠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揭秘: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
- 传统神话故事之哪吒闹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