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周郎国士无双:竟被一本书冤枉了他2000年
一本《三国演义》让一代名将周瑜几乎成为了嫉贤妒能、器量狭隘的“代名词”,蒙受了近两千年来难以洗刷的“不白之冤” 。那么真相真如罗贯中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吗?
根据研究三国首选史书,被列入正史“二十四史”的《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编写)记载,得到如下两点结果:一、周瑜人品“两小无良”的具体情节,包括心眼小,容不下孔明;气量小,“三气周瑜”,他被活活气死;还有无良心,恩将仇报,孔明帮他草船借箭、七星坛借东风,他却派人杀孔明等等,这些在《三国志》中,全都没有记载 。二、周瑜的死因,《周瑜传》中明确记载是在出差途中“病卒” 。《鲁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所记周瑜临终前给孙权的报告,也说是“道遇暴疾”,即途中突发急病 。所以他的死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 。
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所有现存其他史书,如范晔的《后汉书》、袁宏的《后汉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代许嵩的《建康实录》等等,依然是同样的结果 。
经过百番查阅,结果很清楚:《三国演义》中与周瑜人品心眼小、气量小、无良心等相关的情节描写,在传世的正规史书中,全都没有记载,纯属虚构,不可当真 。所以说周瑜是真的冤比窦娥,平白五谷被冤枉了近2000年 。既然纯属虚构,那么周瑜的人品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1)器量
【江左周郎国士无双:竟被一本书冤枉了他2000年】史书上对周瑜人品的评价很高 。陈寿《三国志》笔下的周瑜的人品,归纳起来是三个“大”:大方,大义,大度,可以称为“三大天王”,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 。也就是说周瑜心胸豁达,很受人敬重和爱戴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派遣能言善辩的谋士蒋干游说周瑜,蒋干回来后,称周瑜是:“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刘备也夸周瑜是:“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 。”赞扬周瑜的,既有自己同事,又有对手和敌人,这说明,周公瑾的气度在三国时代是众所公认的 。
《三国志》还记载了“瑜与程普不睦”的故事 。在化解与程普的矛盾中,周瑜充分展示出了气度和雅量 。程普是东吴的开国元勋、三朝元老,将士们都尊称他为“程公” 。起初,他见周瑜年纪轻轻,职位却比自己高,心里看不上,且又有几分不服,于是,他经常对周瑜冷嘲热讽,屡加欺辱,“普颇以年长,数凌侮瑜 。”对此,周瑜非但没有记恨,反而以宽厚博大的胸襟一一忍受下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 。遇到重大军情,周瑜还亲自到程府虚心请教 。周瑜谦逊礼让、以德服人的风度,让程普备受感动,程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 。后来程普逢人便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老将程普的话是对周瑜人格魅力最形象生动的概括 。而从其他正史典籍中,也都不曾看见过关于周瑜“气量狭小”的记载 。
2)功绩
曹操亲率80万大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南下,击败刘备占领荆州后,目标直指江东 。东吴“将士闻之皆恐”,以张昭为首的谋臣认为应该降曹,就在孙权犹疑难断之刻,是大都督周瑜力排众议,力主联刘抗曹,并正确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曹军远征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 。接下来,周瑜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使用黄盖诈降和火攻之计大破曹军,“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一时“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赤壁之战”以孙刘大获全胜而告终 。
羽扇纶巾
唐李白在《赤壁歌送别》中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宋代戴复古也曰:“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这说明,在这个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中,大破曹操的总指挥应是周瑜(诸葛亮当时只是“孙刘联盟”的使者,实际上并没有参与作战)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如是说,可见,周瑜才是“赤壁大战”的头号功臣 。
确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东汉末期杰出的军事家,他征江夏、伐黄祖、建水师、定江东、烧赤壁……叱咤风云,无坚不摧,帮助东吴孙氏打下了半壁江山 。孙权称帝后,曾多次流着眼泪对公卿大臣们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可惜,天妒英才,公元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时,箭伤发作,病死途中,年仅36岁 。
推荐阅读
- 潘金莲原型贤惠!温柔潘金莲与武大郎相爱生4子
- 武大郎和武松是什么关系 梁山好汉武松怎么死的
- 汉武帝刘彻为何被冠以“薄情郎”的称号
- 杨延嗣杨七郎怎么死的?杨家将杨七郎简介
- 二郎杨延定妻子和儿子是谁?二郎杨延定几个妻子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 不是矮矬穷而是高富帅
- 身为天庭武力担当的二郎神为何一直不能上位
- 历史上潘金莲为什么会嫁给家境贫寒的武大郎
- 潘金莲原型贤惠!潘金莲武大郎竟十分恩爱
- 为何武大郎能够默许潘金莲与别人偷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