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三顾茅庐背后的历史隐语( 二 )
猛一看,蒯良的观点非常迂腐 。因为刘表已经挑明了他的担忧:内有割据豪强,外有袁术这样的大敌,荆州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吾欲征兵恐不集”,“其策安出”?一句话,他需要的是救急药方 。但蒯良却要刘表去搞文治,兴学校 。岂非不识时务?
【探寻三顾茅庐背后的历史隐语】实际上大不其然 。这也是一个试探与相互试探的过程,蒯良要看一看刘表是不是能够接受士族的价值取向 。而蒯越则似乎对刘表较有信心,所以直接开出了药方 。
而刘表的回答则更耐人寻味:“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 。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 。”
子柔是蒯良的字,异度是蒯越的字 。那么,雍季和臼犯又是谁呢?
这两位都是晋文公的重臣 。其中臼犯就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因其字子犯,所以又被称为舅犯,又写作臼犯 。当年城濮之战前夕,晋国的战略规划从外交到军事,全部出自狐偃之手,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兵不厌诈的“诈”字 。晋文公听取了狐偃的建议后又向雍季征询意见 。雍季认为:“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虽然晋文公没有采纳雍季的建议,但在他依靠狐偃的规划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后,却将最大的封赏给了雍季 。他的理由是:“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舅犯之言,一时之务也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后来孔子读史于此,也不由感慨:“临战用诈,足以却敌 。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
明白了这个历史典故,刘表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他愿意在理念和长远规划上接受蒯良的路线,而在近期策略上采取蒯越的指导 。一个政治联盟就此形成 。
在蔡、蒯两家的支持下,刘表先是令蒯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 。袭取其众,或即授部曲” 。又对剩下的割据势力——盘踞在襄阳的江夏贼张虎、陈生进行了招降,负责这一工作的又是蒯越,他与另一名士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
靠着这种诈谋与奇袭结合的手段,刘表迅速平定了荆州 。在此后的五年中,刘表依据蒯良的文治路线发展荆州,兴建学校,招揽名士,刘表自己也亲自参加射礼,“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母凯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三百有余人” 。(荆州文学记)
另一方面,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先是黄巾之乱,接着是董卓之乱,中央势力急剧衰微,军阀混战的局面渐次形成,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陕西一带,沦为最惨烈的战场 。当地的一些士人群体开始纷纷向战乱相对较少的地区迁移 。荆襄地区因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很多中原士人播迁的首选乐土 。使得荆襄地区逐渐成为一个乱世中的人文乐园 。
但是,单骑入荆州的刘表,毕竟缺乏自己的家底,这一缺陷如果在西汉初期,实在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在东汉末年则就不免成为一个致命缺陷了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西汉到东汉的社会结构变迁 。
家族的崛起与个体的式微
我们只需把汉高祖刘邦与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能看出很多问题 。
在汉高祖的时代,传统的封建结构已经被摧毁,而新的郡县结构还在形成过程中,所以陈胜吴广可以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相应的,如萧何、张良、韩信、樊哙、陈平、曹参等一帮兴汉的从龙之士也都没有什么集团背景,无论是贵族出身还是草莽英雄,在帮助刘邦建立基业的过程中,都是作为独立个体发挥作用的 。但是,到刘秀打天下的时代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刘秀自己就是所谓的太学生集团的一分子 。同时,虽然西汉各帝在打击地方豪强上不遗余力,但新的家族化的地方势力还是层出不穷,而且以研究儒学经典为专业的一些学者也逐渐以此为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团化的新士族 。
所以,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聚拢的人才基本上还都类似于战国游士 。但到刘秀的时代,就非常注意集团力量的加盟 。甚至于就算是很优秀的个体,如果没有集团背景,单枪匹马来投奔的话,也很难得到重视 。(参阅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第五章“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
这一社会力量集团化的过程,到东汉末年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荆襄地区的冠盖相连的景象,在军事组织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如吕布给丁原当部下时是丁原的义子,到给董卓当部下时又成为董卓的义子 。《三国演义》中的“三姓家奴”就是对之的一种揶揄,但也给读者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似乎这只是吕布个人的人品问题 。殊不知这在当时是一个较为普遍现象 。只不过有些上下级之间不搞的如此露骨而已 。如刘备与关羽的关系,以往受到桃园三结义的影响,后世多以“名为君臣,义同兄弟”来理解 。但是,在《三国志》中却有另外的记载 。在关羽死后,魏国内部曾发生一场关于刘备和孙权是否会开战的大争论 。刘晔认为一定会开战,其理由就是: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
推荐阅读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芈月传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的一位公主
- 潘金莲为何背着西门庆与琴童偷情?
- 宋太祖赵匡胤的选帅用将之道:亲自为人拍背
- 侍寝那些事 古代妃子侍寝背后藏什么秘密
- 寇准背靴与求教的故事分别是怎样的
- 顺治皇帝因何出家 顺治皇帝为情出家背后的谎言
- 横渡之约是什么事件?横渡之约的背景是什么?
- 揭秘历史背后的历史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
- 大唐开国名相房玄龄三起三落的背后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