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僧为何破坏南宋皇陵 让宋人永世不得翻身
宋六陵,一段令人扼腕的中国历史悲剧发生的特殊场所,一处研究中国陵寝制度及其变化的重要遗址,一个认识南宋历史文化的珍贵遗迹 。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柯桥·宋六陵暨绍兴南宋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就宋六陵的诸多疑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力图破解这些数百年来的未解之谜 。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锡东教授强调:“研究宋六陵是解开南宋历史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 。”
宋六陵位于绍兴城区东南约18公里的宝山,是南宋皇室攒宫(临时葬地) 。宝山北有雾连山,南有新妇尖,山势蜿蜒,风景秀丽,陵区即坐落在两山呈合抱之势的较平坦之地 。因陵区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6位南宋皇帝的陵墓,世称“宋六陵” 。
由于徽宗也攒于宝山,故宝山共有7座帝陵攒宫,此外还有孟太后陵、郑皇后陵、韦皇后陵、邢皇后陵、吴皇后陵、谢皇后陵、杨皇后陵等7位皇后陵寝 。这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皇家陵园 。元初,宋六陵惨遭杨琏真伽等人的肆意盗掘 。明代,朱元璋下诏将流失在北方的理宗颅骨等归葬旧陵,并加修葺 。到明中期,宋六陵逐渐残败 。至清代后期,陵园已经十分荒芜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使宋六陵的一切都逐渐变得扑朔迷离 。
是否传承北宋陵寝制度
有人认为宋六陵地处江南,在地形地貌上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有着显著的不同,而且这些陵墓都是薄土浅埋,并以“攒宫”名之,因此,其选陵建墓依据的是江南的地形特点和风水要求 。而且,孟太后有遗诰:去世后“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它日迁奉之便 。”“勿拘旧制”说明和北宋陵寝制度是不一样的 。
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长期研究北宋陵寝制度的河南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陈朝云教授认为,从择地原则、上宫制度、下宫制度及玄宫石藏等几方面看,宋六陵沿袭了北宋皇陵旧制,是毫无疑问的 。
我们先来看一下北宋时期宋真宗永定陵的复原图:北宋的皇陵建制相同,在平面布局上整齐划一,由上宫、皇后陵、下宫和陪葬墓组成 。上宫和皇后陵均以陵台为主体,四周围护神墙 。
再来看宋六陵 。就地理环境而论,宋六陵之所以选择宝山一带,是因为它在当时的“行在”临安的东南方,是堪舆学说“五音姓利”中利于国音赵姓的地方 。这和北宋的选陵择地原则是一致的 。
宋代皇陵帝后分葬,宋六陵也是如此 。陵上建筑分上、下两宫 。以南宋高宗赵构的陵墓永思陵为例,陵为坐北向南方向 。下宫位于上宫的西北方 。下宫的构成,是以前后殿与殿门、东西廊为主体,其外围以白灰围墙一重,再外以竹篱围绕 。
上宫位于下宫之南 。由外篱、外篱门、鹊台两座、“周回六十三丈五尺”的红灰墙、南北棂星门二座、殿门及献殿、龟头皇堂石藏子、土地庙、巡铺房等组成 。外篱应与下宫的竹寨相同,相当于北宋皇陵兆域四周所植的松柏 。两座鹊台应砌筑于外篱之中,一来可以象征皇家威仪,二来也起标志性的作用 。南宋皇陵陵园中的红灰墙、殿门应与北宋皇陵的神墙、南神门性质、功能相同 。
再看玄宫石藏,玄宫为长方形石室一间,外筑石壁一重 。考虑到江南地卑土湿、地下水位较高,后又增筑外壁一重,两壁之间以胶土填筑 。石壁之中,先置外棺椁,梓棺上覆以天盘囊网,然后再加盖柏木枋 。这种陵墓葬式与北宋仁宗等陵并无本质差别 。此外,永思陵石藏的厢壁、柏木枋、盖条石诸制度,也仍沿袭北宋皇陵旧法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指出,南宋之前,皇陵都是深葬的,而宋六陵是南宋王朝的权殡之地,所以墓葬属于浅埋,这是中国陵形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明代十三陵等就是参照南宋王陵“攒宫形制”来设计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宋六陵规制虽相对简陋,却开创了明清陵寝制度的先河 。
诸陵位次如何排列
由于宋六陵在元代遭到毁灭性的盗掘,所以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已不大清楚6座皇陵的分布位置 。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南宋诸陵位次的最早图像资料是清代康熙《会稽县志》中所附的《宋六陵图》 。图中显示南宋诸陵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新妇尖之正北为孝宗陵,其西南为高宗陵,其东南为光宗陵、东北为宁宗陵;北区雾连山下正南为理宗陵,其西为度宗陵 。这和万历《会稽县志》的记载是一致的,反映的也是明代认定的南宋诸陵位次 。但该图所示诸陵位次与宋皇室埋葬习俗明显有悖,也与宋代一些文献记载不相吻合,因此,肯定不是南宋诸陵的本来位次 。
推荐阅读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浑身是胆赵子龙 为何被老婆用绣花针扎死了
- 西门庆为何要花巨资买朋友情义?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 蠢笨如猪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
- 刘姥姥与巧姐的联系 巧姐为何也是十二金钗之一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殷素素为何要自杀 殷素素和俞岱岩的恩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