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哪些人需要回避诉讼
回避的形式主要有自行回避和当事人要求回避两种 。自行回避指回避适用人员,遇到法定应当回避情形时,主动提出不参与该案诉讼等活动 。当事人要求回避,由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做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br]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做出决定 。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 。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br]回避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事关诉讼公正性的制度,诉讼中,应当回避的人员没有回避,将产生据此做出的判决或其他文件归于无效的后果 。[br]北京市英岛律师事务所 许昭霞
推荐阅读
- 关于养狗的常识 怎么养狗
- 关羽有后代留下来吗 周瑜怎么死的
- 为什么人会有挖掘规律把一个事物做到极限的倾向
- 为什么猫会把舍友当成主人
- 女人开车为什么不如男人
- 杉木黄连复合经营有哪些特点
- 为什么日漫的结局大多让人累觉不爱
- 为什么在外国猫狗可以和平相处在中国猫狗却像仇人呢
- 泡桐分布地区有哪些
- skr狠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