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学子中榜之后 怎么汇合参加聚会?
又到高考发榜时,随之而至的是应接不暇的宴请 。考生请师长,称为“谢师宴”,亲朋请考生,称为“恭贺宴” 。在古代考中后类似的宴请、聚会也很多,其规格、花费甚至远超现代,而很多时候还由国家买单,也有实行AA制 。
在古代中国,及第学子的宴请并不是随便吃的,十分有讲究 。以唐代为例,文科考生便有“鹿鸣宴”、“烧尾宴”、“闻喜宴”、“相识宴”、“关宴”等各种规格和形式的吃请 。
这些宴请是唐代科举生活中一道独特风景,但并非自唐代才有,早在魏晋时期便出现了以庆祝学子、晚辈加官进禄为主题的宴请 。只是到了唐代,由于科举考试体系的形成,各种宴请才有了固定的形式 。
由于经济发达,唐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高,时人最喜欢聚餐,公私宴集盛行 。如朝廷便有一种“会食”制度,即把公事拿到饭桌上来谈 。会食又称“堂饭”,百官一起聚会,规模很大 。遇到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金榜题名”,自然更要聚了 。
据《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鹿鸣宴是唐代地方官员为本地通过乡试学子(新科举人)举办的一种宴请,时间一般放在放榜的次日 。因宴会上演奏《诗经》中的《鹿鸣》篇助兴而得名,是在周代“乡饮酒礼”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聚会形式 。到后来,菜肴中真的出现了鹿肉,此宴成了名副其实的鹿鸣宴,一直盛行到清末 。
在唐代,比鹿鸣宴高级的聚会是闻喜宴,这是新科进士的宴请,普通举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
到了宋代,以学子为主角的宴请同样盛行,聚会的规格更高 。在唐代闻喜宴基础上,出现了相当于国宴的“琼林宴” 。赵匡胤(宋太祖)当了皇帝后,亲自宣布登科进士名次,并赐宴庆贺 。这种宴会,因设在御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 。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民族英雄元文天祥便曾参加过琼林宴,并写下了《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
元、明、清三代,琼林宴又称“恩荣宴”,但民间仍习惯称这种科举时代最高等级的聚会,为琼林宴 。
至于武科生,也有相应的宴会,叫“鹰扬燕”,“燕”与“宴”谐音,故称“鹰扬宴” 。比鹰扬宴等级更高的,是“会武宴”,只有武进士才能参加 。
现代同学聚会流行AA制消费方式,古代也是这样 。及第学子聚会,很多情况下都是每人出份子,即所谓“醵钱” 。“醵”字本义便是凑钱喝酒,聚会时甚至连酒具都是自带的 。与AA制稍有区别的是,有时份子钱并不是平均分摊,比如状元等排名靠前的学子,份子钱可能要多出一些 。
唐代著名的闻喜宴,是新科进士参加的第一个上规模聚会 。此宴又叫“敕下宴”,在礼部放榜后、敕令发下来的当天举行,地点选在长安城内皇家园林内的曲江池 。
闻喜宴最初便是及第学子凑钱喝酒,所以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解释此词条时称为“醵钱于曲江” 。虽然是学子自己凑份子聚会,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在晚唐时期,皇家会赏赐宫廷美食,“赐进士红绫饼各一枚 。”
到李嗣源(后唐明宗)当皇帝的五代后唐时,凑份子吃闻喜宴的现象才发生改变,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及第学子聚会不再“醵钱”,吃喝开始由朝廷埋单 。据《旧五代史·唐书》记载,“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
宋代继承了后唐的做法,新科进士的聚会也不要学子凑份子,赐钱更多 。据宋人王栐《燕翼诒谋录》所记,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年三月,赵顼(宋神宗)赐给进士“及第钱三千缗,诸科七百缗” 。到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三月,赵煦(宋哲宗)赐钱又增,“诏复增进士钱百万”,并赐“酒五百壶” 。
科举及第学子的宴会活动有很多 。在唐代,与闻喜宴相呼应的是“关宴”,这是新科进士在京城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聚会 。因为也在曲江一带举行,故又称“曲江关宴”,或“曲江会” 。
【揭秘古代学子中榜之后 怎么汇合参加聚会?】关宴的费用则全是学子自己掏,朝廷没有一点赏赐 。这相当于现在同学之间的告别宴会 。吃了关宴后,大家便各奔东西、各赴前程了,因此关宴又被称作“离会” 。虽然关宴是自掏腰包,但并不需要自己张罗,一般由相当于现在公关公司性质的“进士团”操办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揭秘: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