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屡建战功 为何身后蒙受奇冤?
袁崇焕(1584-1630) , 明末著名的抗清名将 , 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广泛 , 因受到崇祯皇帝的猜疑最后身败名裂 , 连个全尸都没留下 , 历史总有它的两面性 , 袁崇焕的丰功伟绩及旷世奇冤背后 , 也有其性格的因素 。
从一介书生成为一代名将
袁崇焕1619年中进士 , 被授予福建邵武县知县 , 虽然是一介书生 , 但是袁崇焕却不愿意做一个腐儒 , 他对于军事的兴趣 , 似乎远远超过了按部就班升官的愿望 , 就在他做官的那一年 , 大明军队与后金军队在萨尔浒发生了一场重大战役 , 明军惨败 , 一贯自大的大明王朝终于感受到了东北女真的巨大压力 。
到了天启元年 , 东北的战事更是恶化 , 这一年袁崇焕开始在兵部任职 , 不久沈阳、辽阳相继失守 , 朝廷的官员主张退守山海关 , 相比那些空谈的文臣 , 袁崇焕主动站出来 , 愿意前往辽东前线 , 担任守关之责 。
袁崇焕的军事生涯正式开始了 , 经过一次次的考验 , 他的军事才能开始被朝廷和上司认同 , 得到了督师孙承宗的倚重 , 袁崇焕主张防守宁远城 , 坚决不能放弃辽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 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 , 京师没有受到后金的直接威胁 。
孤城宁远抗强敌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 , 孙承宗决定派兵守宁远 , 命令袁崇焕、满桂同往镇守 , 袁崇焕到了宁远以后 , 第一件事便是筑城 , 并定下了城墙的规制:高三丈二尺 , 宽三丈 , 他命令祖大寿、高见分督修城的任务 。
天启四年 , 宁远城修建完毕 , 通过袁崇焕的经营 , 宁远不但成为了关外重镇 , 而且还是关外的一个重要贸易中心 , 对于宁远的防务袁崇焕可谓尽心尽力 , 他将明朝的防线向东北推进了二百多里 , 在它之外是锦州 , 这两个重镇在后来的军事较量中 , 给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带来极大的阻碍 。
可是好景不长 , 孙承宗由于得罪了魏忠贤 , 被迫离职 , 接替孙承宗出任经略的是高第 , 这个人的策略与袁崇焕的想法刚好相反 , 他主张放弃关外的宁远和锦州 , 采取守势 。袁崇焕及其部下明确反对这种策略 , 好不容易经营的宁远城怎么能拱手送给后金 , 无论袁崇焕怎么劝解 , 高第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 将所有关外的军队撤回山海关 。
袁崇焕坚决不撤退 , 带着自己的两万守军防守宁远这座孤城 , 朝廷为了褒奖袁崇焕的勇气 , 升他为按察使 , 这个时候后金的虎狼之师觉得机会来了 。
伺机而动的努尔哈赤于天启六年(1626年) , 率领六万精兵直扑宁远城 , 并且切断了袁崇焕的后路 , 使得高第不敢派军队前来支援 , 此时的袁崇焕和守城官兵只能靠自己了 , 为此袁崇焕召开了誓师大会 , 军士们感动不已 , 誓于城池共存亡 , 前后都是死 , 不如一拼 。
袁崇焕这个时候还是有点底气的 , 因为他的手里有张王牌 , 就是从澳门运来的红夷大炮 , 据当时在军中的朝鲜使者记载 , “红夷大炮威力巨大 , 一发炮弹可伤数百人 , 城门内外 , 土石飞扬 , 火光之中 , 只看见胡人于胡马腾空乱坠 , 死伤无数” 。
努尔哈赤的军队攻城几日 , 都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击退 , 面对宁远城 , 努尔哈赤感叹说“我从二十五岁用兵以来 , 战无不胜 , 攻无不克 , 唯独宁远一城 , 不能下耶” , 愤怒的努尔哈赤不甘心就此收兵 , 马上采取更猛烈的攻击 , 自己也亲身上阵 , 袁崇焕和守将经过几天的大战 , 士气大增 , 城上炮火纷飞 , 城下哀嚎遍地 , 这一战中 , 后金军队一点便宜没占着 , 连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也在此战中被炮火击伤 , 同年的八月 , 六十六岁的努尔哈赤逝世 。袁崇焕从此深受朝廷信任 , 慢慢的成为了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 。
推荐阅读
- 论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
-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战功累累的长子褚英?
- 汉家宗室宁平公主刘伯姬如何立下赫赫战功?
- 西汉名将陈汤一生征战功绩 陈汤平定匈奴路线
- 袁崇焕凌迟时被割3543刀 死后近万人哄抢争食
- 袁崇焕凌迟时被割3543刀 死后近万人哄抢人肉食用
- 三国:靠“黄巾起义”发家的刘备真实战功如何
- 袁崇焕之死凌迟被割3543刀 万人哄抢其肉食用
- 元朝灭亡 立下最大战功的竟然是他们?
- 袁崇焕被杀并不冤:擅杀毛文龙 自毁后方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