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仁宣两位皇帝有着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明朝仁宣两位皇帝有着什么样的外交成就?】明仁宗在位期间 , 他满足于让精干的军事将领守卫北方诸前哨以防东蒙古人的入侵 , 和继续保持与中亚和南洋各国的纳贡关系 。但他主要关心的是安南 , 虽然安南已被合并了几年 , 但仍没有平定 。他渴望和平 , 提出一有可能就承认黎利的政权;但因为这样做时机不成熟 , 他就继续执行其父朱棣诱降黎利的政策 。他断定黄福为人过于谨慎 , 不能继续在安南任市政按察使 , 于是以荣昌伯陈智接替他 。但是明军未得到加强 , 在洪熙末年 , 这种情况仍未改变 。历史学家认为召回黄福是中国在安南失败的主要原因 , 并委过于皇帝 , 因为黄福对当地的行政有丰富的经验 , 并得到当地人的尊敬 。
明仁宗采纳夏元吉的建议 , 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 , 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 , 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
明宣宗登基后不久 , 明朝周边的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数十国前来朝贡明朝 , 几乎是每年都来 。
宣德五年(1431年1月) , 明宣宗以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 , 命令郑和再次出航 。返航期间 , 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 。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 , 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
明宣宗在位期间 , 明廷设法改善与日本关系 。明宣宗恢复了与日本正式关系 , 由于日本将军足利义持的敌意 , 这种关系在朱棣时已经处于冰点 。宣德元年(1426年)、二年(1427年) , 明宣宗单方面取消了关于纳贡使团在永乐二年(1404年)的协定 , 以改善关系 。他增加了准许来华贸易的船只和人员 。但足利义持继续阻碍任何协定的达成 。
不过 , 他的继承者足利义教(统治期1429年—1432年)则对恢复关系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宣德七年(1432年)二月 , 朱瞻基派宦官柴山携带一份给足利义教的诏书去琉球 , 建议恢复关系和增加批准的贸易量 。诏书是通过琉球王的斡旋而转到日本的 。足利义教对所提的内容感到欣慰 , 在九月派了一名具有中国血统的僧人龙室道渊带领一个使团于宣德八年(1433年)六月抵达北京 , 同时随带马匹、甲胄、刀剑和其他土产等贡品 。七月 , 中国皇帝回派一个使团护送日本使团回国 , 明朝使团在日本受到热烈的接待 。
明宣宗在继续他父亲的收缩政策时 , 只和朱棣时期定期前来纳贡的南亚和东南亚诸国保持例行的接触 , 按来朝次数多寡排列 , 它们包括:占城(8次)、爪洼(6次)、暹罗(6次)、苏门答剌(4次);来朝一次的有浡泥、榜葛剌、南渤利、柯枝、锡兰、古里、阿丹和阿拉伯等国 。在维持这些关系的同时 , 皇帝还继续执行不准中国人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更早时期的禁令 。其目的是加强沿海的治安 , 使之不受海盗的骚扰 , 以及保持一切对外贸易的官方垄断 。这些不现实的禁令失败了 , 因为在执行时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