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美建交谈判内幕 这个决定由谁拍板( 二 )


早在开始谈判前,伍德科克于1978年2月回国述职时,就在全美汽车工人工会年会上发表讲话,明确说:“美国过去的对华政策,是建立在台北政府代表全中国的虚幻的基础上的 。在中国内战发生30
年之后,美国仍然这样做,这是继续参与中国内战 。在尼克松总统打开这扇大门后,已有67个国家走进这扇大门,实际上所有美国盟国都已走进这扇大门 。”
他大声疾呼,希望“美国政府能找到足够的勇气来采取这一明显的步骤” 。他的讲话成了当晚电视广播的热闻,事后他受到万斯国务卿的批评,被迫公开表态说,这次讲话只代表他个人看法 。
在另一场合,他曾向卡特说,鉴于中国作为主权独立国家,不可能同意宣布不对台湾使用武力,因此他建议不对中方提这一过分要求,在会谈中可不提售台武器问题,其用意显然是想避开这个难题,以促进建交进程 。
中美达成建交协议
到了1978年9月19日,卡特总统开始感到拖不下去,要加快谈判速度 。他向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表示,双方需要抓住时机,加快进度 。10月30日,布热津斯基对柴泽民作了进一步解释 。他说,按照美国国内政治现实,中美关系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当年12月前后是一个特殊机遇,否则国会明年初开会,先讨论美苏核条约等问题,中美关系将被推到1979年秋后,时机不当,可能会出现困难 。邓小平看到这一电报后,于11月2日作出指示:“看来美方想加快正常化,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时机,同美国关系正常化要加快,从经济意义上说也要加快 。”
我们这些参加谈判的人早已感到谈判进展太慢,见到邓小平指示后如释重负,立即根据领导要求修改对美谈判方针,把先摸清美方底牌改为“从促进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
速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出发,早日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我方是有利的……应在坚持我方原则立场的前提下,争取谈判取得圆满结果” 。这一报告很快上报中央获得批准 。我方据此精神向美方提交了建交公报草案 。
这时,我们私下都在议论能否提高谈判级别,以解决外交部向中央请示汇报的周转时间问题 。正巧伍德科克要求会见邓小平,外交部立即建议接受其请求 。12月13日,邓小平会见伍德科克,直接与他就建交联合公报方案交换意见 。美方提出了修改过的草案,基本满足了中方要求,邓小平当场拍板同意 。14日,双方又确定邓小平将应邀访美(1979年1月末) 。在关键时刻,邓小平亲自参与谈判,使中美建交谈判在数日内一锤定音 。1978年12月16日联合公报发表,大大超出各方预计,使反对者措手不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