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不为人知的牛人王通 教出了贞观之治班底( 二 )
三教合一,即儒家、佛家、道家三?,他主张源出同流,在儒家?化为主的前提下,三家相互包容,相互促进 。从南北朝开始,儒家与佛家、道家的争斗不断 。儒家思想虽为正统,但南北朝起佛教大兴,对儒家文化大肆冲击,最早的三教合一思想,起于崇佛的梁武帝,但梁武帝败家身死后,三教合一思想一度被唾弃 。从北周开始,历代统治者围绕着崇佛、灭佛问题摇摆不定,要么像北周武帝这样大肆灭佛,清理寺庙,要么像北周宣帝那样崇尚佛法,不理朝政 。此时的佛教文化,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尚处于难以包容的浮游体阶段 。然而这个矛盾,从王通开始,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他主张?教之间相互学习,兼收并蓄用儒家文化对外来文明进行改造,在相互交流之中,将外来文明变为本土文化,学说与学说之间的相互和解,正是从此开始 。而王通本人也身体力行,他的学生众多,既有游学的儒生,也有修佛的僧侣,更有游方的道士,在隋末的战乱年代里,他的学派成为了不同流派之间都可接纳的学术圣殿 。
如果再把目光对准后世,我们更不难发现,就是从隋朝灭亡后的唐王朝开始,中国的统治者以开阔的胸怀对外开放,广泛地接纳各种不同的宗教和学术流派,佛教、伊斯兰教,乃至基督教,都是从唐朝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影响后世的,而?国本土文化的主体地位,非但?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消亡,相反博采众家之长,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儒家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王通是开拓者 。
王通的学馆,不只是学术殿堂,也一样是政治殿堂 。
与王通交游的,许多都是隋末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有显赫的经历,其后创造了不凡的功业,但是在当时,却拜服在王通的学说下,甘愿以他为师,唯他马首是瞻 。其中也有一些对前途茫然的青年才俊们,以王通为师,找到了未来的道路,最终在轰轰烈烈的隋末群雄争霸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隋末的战乱里,无数学子离乡背井,不远万里来到?西,只为从王通身上,找到未来的道路 。
王通本人也险些卷入政治旋涡中 。先是他高中秀才后,宰相杨素请他入朝为官,此时隋朝暴政已成,大厦难挽,王通自然不会为这个即将灭亡的王朝殉葬 。然后是公元613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造访,这次不是请他为官,而是要王通助他造反,王通却评价杨玄感说“苟非其道,恐为祸先”,看出杨玄感不是他理想中的“行王道者”,他终身只以讲学为业,最终没有看到隋朝的灭亡 。然而就是从他的学馆里,无数的精英走了出去,那些带着他王道理想的门徒们,在王通去世后离开,隋末大势,因他们而改变 。
关于王通的门徒,不妨列一个名单,那将是一个很长的花名册 。
贞观名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陈叔达、李密、李世绩、张玄素、温大雅……
王通的门人,几乎构成了后来贞观盛世的名臣班底,而“行王道”的理想,也终于由盛唐王朝所实现 。而他的学说更是影响深远,甚至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 。儒家文化在这个时期,远不是清末的保守、固执、落后,相反,其开明与包容,是隋唐盛世的精神基石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