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中势篇写了什么

孙武 , 字长卿 , 是战国时期齐国人 。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 , 后世人称他为孙子 , 孙武子 。是我国骨打著名的军事家 , 政治家 , 被人们尊称兵圣 。曾将《孙子兵法》十三篇 , 在好友伍子胥的推荐下 , 献给了吴王阖闾 , 因此被任命为精灵 , 带领军队帮助吴国攻打楚国 , 并得胜归来 。
《孙子兵法》一书 , 总共大概有五千多个字 ,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兵法十三篇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兵书 。他内容非常强大 , 论述也非常精深 , 后人几乎没有可以和他相比较的 。
它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瑰宝 , 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被后人奉为兵学经典 , 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等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 。
他认为“兵者 , 国之大事” , “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 , 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孙武相信客观存在 , 世界是不停的运动变化着的 , 他认为要了解情况 , 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 达到胜利的目的 。
孙武的谋略严谨机智 , 讲究避实而击虚 , 致人而不制于人 , 兵先胜而后求战 , 知己知彼以奇胜 。在《孙子兵法》中不难看出 , 孙武最爱重谋略 , 喜欢以谋胜敌之道 。主要的主张是“庙算知胜”、“兵者诡道”、“上兵代谋”、“兵以诈立”、“运兵计谋” 。
孙子兵法中势篇写了什么
《孙子兵法兵势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五篇 。《孙子兵法》又名《孙武兵法》 , 英文名《The Art of War》 , 被誉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
从问世至今 , 已有两千多年 , 但是它的光芒从没有被任何书籍所掩盖 , 只要是读过此书的人 , 都会被书里的智慧所折服 。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 我国古代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 春秋时期齐国人 , 帮助吴国攻打楚国 , 并取得成功 。
《孙子兵法兵势篇》中说治理大军要军律严明、军法公正 , 指挥大型战争也要有完整有效的作战系统 , 要想取得胜利就要用 “奇正”变化去迷惑敌人 。
“出奇制胜”说的就是在敌人意料之外 , 给予敌人致命打击 。孙武以日月、四时、五声、五色、无味来举例 , 说明“奇正”变化无穷 , 掌握“奇正”之法是很难的 。
孙武以水动大石、走兽击飞鸟 , 说明态势很重要 , 对付敌人要在险要的位置 , 给予快速有利的发动进攻 。要想胜利 , 还要治军严明、鼓舞士气 , 重视日常训练 。善于诱惑敌人 , 却不被敌人诱惑 , 而且能严阵以待 。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 , 不是苛求士兵 , 而是能让士兵去适应“势” 。孙武用木头和石头来比喻士兵 , 而木石所处的位置就是“势” , 平坦之地就静止不动 , 陡峭之地就不断滚动 , 打仗要胜利 , 就要让将士如滚石下山来势汹汹 , 势不可挡 。
关于孙武的故事有哪些
孙武 , 字长卿 , 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乐安人 , 被后人称为孙子 。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军事家 , 政治家 , 尊称兵圣 。
孙武生活的齐国内乱不止 , 等他去了吴国认识了伍子胥 , 成为好友 , 当时吴国的局势也是动荡不安 , 两人便隐居起来 , 待机而发 。公元前515年 , 伍子胥在吴王阖闾身边得到重用 , 吴国渐渐繁荣起来 。在伍子胥的推荐下 , 孙武开始帮助吴王攻打楚国 , 让楚国几乎灭亡 。
孙武个性严谨认真 , 阖闾曾经下令让他训练一支女子军队 , 后来因为宫女们并不听令 , 斩杀了吴王阖闾的两位宠妃 , 这也体现了他对军队管理的严肃严厉 , 不惧强权 。
但吴王称霸后 , 日渐疏于朝政 , 沉迷酒色 , 贪图享乐 , 并将直言进谏的伍子胥杀死 , 孙武兔死狐悲 , 于是退隐朝堂 , 专心修订《孙子兵法》 。最终因为忧国忧民 , 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而病逝 。葬于吴都郊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