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忠尽一生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
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 。朱由检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 。孙承宗于是领二十七名骑兵出东便门,直奔通州 。他到职后,整顿营伍,严明将吏职守,禁馈遗,绝宴会,罢供帐,省参谒,以严肃军纪,振奋士气 。又立东营,建水师,练火兵,改革马政,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 。
他出巡宁远等地,切实地考察了关外数百里内的人情与地形,认为宁远地当险要,可守可屯,为“必据必争”之地,主张在此建城,练兵屯田,扼守关外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其耕之人以为战、其战之人以为耕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先后恢复辽河以西疆土四百余里 。
十一年,清军深入内地,十一月进攻高阳,这正是孙承宗的故乡,此时的孙承宗正在城中坚守 。清军并未发动攻击,而是派使者围着城墙大声呐喊劝降,因为他们知道城中既无将领,又无守军 。可没想到,换来是竟然是孙承宗在城墙上严厉的拒绝 。
清军无奈之下发动了进攻 。其实必须猛攻,对于这个小地方,很容易就能拿下 。但别忘了,此时站在城墙的是孙承宗 。
此时,孙承宗七十六岁,城内并没有守军,也没有将领,更没有粮草,弹丸之地,不堪一击 。很明显,清军知道谁住在这里,所以他们并没有进攻,派出使者,耐心劝降,做对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这位超级牛人,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忠尽一生】而孙承宗的态度,是这样的,清军到来的当天,他就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上了城墙,开始坚守 。在其感召之下,城中数千百姓,无一人逃亡,准备迎敌 。失望的清军发动了进攻,在坚守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 。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他整顿衣着,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 。孙氏一家四十余口,全部殉国,满门忠烈 。
这就是气节 。这位老人!没有在家中安享晚年,为国尽忠至最后一刻,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推荐阅读
- 演义趣闻 唐朝末代皇帝跟崇祯皇帝谥号仅一字之差
- 清朝康熙年间的“天气预报”是怎样的
- 关宁铁骑的传奇 帝国骑兵最后的辉煌
- 崇祯帝朱由检怎么死的?崇祯帝朱由检墓在哪
- 唐代贞元或元和年间黄瓜竟是皇家贡品
- 崇祯献愍太子朱慈烺简介 朱由检长子朱慈烺下落之谜
- 山西晋城发现清光绪年间“特快专递”信封
- 关宁铁骑 封建王朝骑兵最后的辉煌
- 如果崇祯不小气明朝的结局会怎么样?
- 崇祯乌龙事件 官员们迎接明太子 却迎来多尔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