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光绪帝的死亡真相 关于光绪之死的几种说法( 三 )
为验证光绪帝头发中的异常砷含量是否因长期服用中药雄黄等而导致慢性砷化物中毒所造成 , 研究人员又将其与当代慢性砷化物中毒的人发砷进行了对比实验 , 结果显示 , 光绪帝的头发上最高含砷量是慢性中毒患者最高含量的66倍 , 且砷分布曲线与慢性砷化物中毒者的砷分布曲线完全不同 。由此证实:光绪帝头发中的高含量砷既属异常现象 , 又非自身服药引起慢性砷化物中毒而成 。而光绪帝头发上的大量砷元素的唯一来源 , 则是光绪帝的尸体 。
■遗骨和衣物均检测出砷
研究人员还对提取的光绪帝的遗骨进行了表面附着物的刮取与检测 , 结果表明 , 其中两块遗骨(一块肩胛骨和一块脊骨)表面沾染了大量的砷 , 说明这些砷确实来源于腐败尸体 。
随后 , 研究人员对光绪帝的随葬衣物进行了砷的分布的检验 。光绪帝的送检衣物共有五件 , 其中四件上衣(或外衣) , 一条裤子 。由于年代已久 , 五件衣物除龙袍保存状态尚为良好外 , 其余三件内衣均已严重腐烂 。根据尸体腐败对穿着衣物侵蚀由内向外会逐步减轻的一般规律 , 研究人员依次推定出四件上衣由内到外的穿着顺序 。随后依照物质吸附和信息转换还原原理 , 对接近光绪帝尸体特殊部位的衣物分别取样 , 进行了砷的分布的检验 。
检测数据结果表明:从同一件内衣看 , 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都高于其他部位;从穿着层次看 , 里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从尸体的特殊部位看 , 衣物掉落下来的残渣(胃肠内容物)的砷含量极高 。这说明 , 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内 , 并在尸体腐败过程中由里向外侵蚀衣物 , 由此造成胃腹部位衣物的高含砷 。
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帝摄入的砷化物是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 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5毫克 。根据相关研究 , 人口服砒霜(三氧化二砷)60-200毫克就会中毒死亡 。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至此 , 光绪帝死因终于破解 , 即: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
相关阅读
谁毒死光绪?仍旧是个谜
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1月 , 瀛台囚徒光绪皇帝和大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相继死去 。一对母子 , 两个政敌 , 一个是38岁的盛年 , 一个是78岁的老者 , 他们的死相隔不到20小时 。这仅仅是历史的巧合吗?
100年前 , 光绪帝被谋杀的说法就开始在民间流传 。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 , 史学界的研究还基本认定光绪是因常年体弱 , 自然死亡 。今天 ,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终于被科学的证据再次更新 。
2008年11月 , 由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 , 正式向外界公布了《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他们运用核分析法和法医学手段对光绪的头发、骨骼、衣物进行了科学的检验 , 认定光绪帝确是被砒霜毒杀 。
一场版本众多的谋杀案
民间对光绪之死的种种说法虽然在细节上有诸多区别 , 但都认为是被毒死的 。凶手是谁?有人说是袁世凯或李莲英 , 但多数说是慈禧 。
其实 , 早在1904年 , 清朝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就对日本公使内田康哉透露:“光绪会死在慈禧之前 。”长期陪侍光绪皇帝的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了一则亲历故事 , 印证了伍廷芳的话:光绪死前十一天 , 慈禧生日 , 光绪率百官贺寿 。但慈禧拒绝见光绪 。“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 , 有(zèn)上者谓帝闻太后病 , 有喜色 。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 。’”可见 , 慈禧当时心意已决 。
据名医屈桂庭所著《诊治光绪帝秘记》 , 光绪死前三天 , “在床上乱滚” , “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 , 且“面黑 , 舌焦黄” , “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
光绪死去当天 , 紫禁城内也有怪事发生 。《启功口述历史》一书记载 , 当日礼部尚书溥良(启功曾祖父)在太后住所外侍疾 , 亲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 。溥良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 , 太监答:“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酸奶) 。”送后不久 , 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就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