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并非昏庸帝王 诸葛亮为何迟迟不肯还权?( 二 )


事情也正如刘备所说的那样,刘禅是个可以辅佐的人 。但是,“辅佐”一词与“取代”完全是两回事,诸葛亮从刘备死后独揽大权一直到死,始终不肯放下手中的权力 。刘禅等于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诸葛亮才是真正的蜀国执政者 。有人说,诸葛亮之所以不放下权力,是因为刘禅对朝政不熟 。这又是无稽之谈了 。首先,刘禅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太子教育,但跟随刘备多年,总有些耳濡目染,绝不至于如诸葛亮所言的那样,在朝政上一无是处 。
任何一个帝王的治国经验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诸葛亮不会笨到不知道这一点 。他越是这样就越会让后人觉得他有私心,可诸葛亮的确没有私心,在刘备那样的人手下,如果有半点私心,早就被清除出去了 。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直到死才把政权还给刘禅呢?
大概有如下原因 。第一,诸葛亮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刘备战败而死,不仅仅是丢了一个荆州那么点代价 。蜀国自刘备死后,人心不安,士兵数量急剧下降 。这都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谈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这段话很有深意,诸葛亮自我解释了刘备为什么要托孤给他,因为他谨慎小心 。此时的蜀国必须要由这样一位谨慎小心的人来主持,才能转危为安 。所以,诸葛亮不敢放手 。
第二,此时的蜀国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出师表》也谈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可不是小题大做之人,他能这样说,就说明现实的确如此 。当时,诸葛亮不但面临着“北边有曹魏,虎视眈眈;东边有孙吴,不怀好意”的外部压力,还有很让人担心的内部压力 。
此时的蜀国,随着一批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先后去世而变得人才匮缺 。三国时期,谁用人才,谁就能占据优势,诸葛亮当然深知这一点 。而蜀汉政权的最主要问题就在于它内部的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也正是这个内部矛盾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