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空间站为何不能直接参与载人登月?科学家:风险太高,没必要( 二 )




虽然天宫空间站不会也无法直接参与到今后的载人登月计划中 , 但是作为重要和优异的空间观测和实验平台 , 它在承载着载人登月的相关技术环节验证和实验方面 , 势必会发挥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
实施载人登月 , 有两个重要的环节必须要满足工作压力需求 , 一个是发射火箭的推力 , 另一个是登月器与轨道器的配合 。 从火箭推力来看 , 目前执行我国深空探测火箭发射的类型 , 是以长征五号系列为主 , 可以将25吨的有效载荷运送到近地轨道 , 但是与载人登月的需求相比 , 还有很大的差距 。
目前我国正在研发的新一代载人火箭 , 主要由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芯三级、逃逸塔及整流罩几部分构成 , 可以将70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 能够将25吨的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 , 与现在执行任务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相比 , 动力足足提升了近3倍 , 届时将能够满足载人登月的运力需求 。

从登月器与轨道器的配合来看 , 我国准备实施的载人登月任务 , 选择的是环月轨道集合方案 , 也就是从地面发射两枚新一代载人火箭 , 其中一个携带载人飞船 , 另一个携带登月舱 , 这两个航天器在绕月轨道区域实施对接 , 航天员转移到登月舱以后着陆在月球 。 而在此后的载人登月任务中 , 这个登月舱能够实现多次重复利用 , 通过定期的货运飞船进行补给后 , 即可进行月球表面与轨道舱之间的来回往返 ,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 又大大节省了成本 。

预计在2026年前后 , 我国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即可完成研制并能进行首次试飞 , 届时火箭携带的航天器对接、重复利用等关键环节 , 都可以事先在天宫空间站上进行技术层面的全面验证 , 为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205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陆火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