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废帝溥仪三副面孔 曾想与满洲国谈判

溥仪在自传中曾回忆道,土肥原贤二“向我问候了健康,就转入正题,先解释日军行动,说是只对付张学良一个人,说什么张学良‘把满洲闹得民不聊生,日本人的权益和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证,这样日本才不得已而出兵’ 。又说什么,关东军对满洲绝无领土野心,只是‘诚心诚意地要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的新国家’,希望我不要错过这个时机,很快回到我的祖先发祥地,亲自领导这个国家,日本将和这个国家订立攻守同盟,它的主权领土将受到日本的全力保护;作为这个国家的元首,我一切可以自主” 。土肥原贤二的这碗迷魂汤令溥仪兴奋不止,开始秘密筹划潜往东北的行动 。
此时蒋介石也从各种公开及秘密渠道了解到溥仪的动向,为了挽留溥仪,蒋介石授意高友唐专程到天津进行劝阻 。高友唐曾当过清朝官员,以遗老自居,是溥仪在天津张园的座上客,后来到南京投靠了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监察院委员 。高友唐这次衔命而来,一见到溥仪就开出了国民政府条件:蒋介石愿意恢复《清室优待条件》,恢复溥仪帝号,每年照付优待费,或者一次付给一笔整数,可由外国银行作保 。至于住的地方希望选择上海,假使想回北京,也可以商量,出洋也可以 。总之,可以在东北和日本以外的任何地方“自由选择住居” 。
【蒋介石对废帝溥仪三副面孔 曾想与满洲国谈判】然而溥仪早已不对国民政府抱任何信心,他觉得“蒋介石根本不讲信义,专门欺软怕硬,因为怕日本人,现在看见日本人和我接近,就什么条件都答应下来,等我离开了日本人,大概就该收拾我了……蒋介石再对我好,他能把江山让给我吗” 。他宁愿相信了日本人的所谓“诺言”,决定回到“祖宗发祥的地方”,“领导”那个日本人即将为他建立的“国家”,对高友唐带来的这些条件,包括他一度极力要求的恢复《清室优待条件》,现在溥仪也通通不屑一顾地加以拒绝,他甚至气哼哼地表示,“国民政府早干什么去了?优待条件废了多少年,孙殿英渎犯了我的祖陵,连管也没有管,现在是怕我出去丢蒋介石他们的人吧,这才想起来优待,我这个人是不受什么优待的” 。高友唐碰了一鼻子灰,不死心又到北平向溥仪的七叔载涛进行游说,仍然是毫无结果 。
除了高友唐以外,国民政府还试图通过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做溥仪的游说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庄士敦代表英国外交部来中国办理归还威海卫等遗留问题,在离华回国途中,分别受到张学良、宋子文的接见,他们希望庄士敦说服溥仪放弃满洲的计划,但庄士敦同样对国民政府持不信任态度,直接拒绝帮忙 。1931年11月10日,在日本军人的武装护卫下,溥仪离开天津潜往东北,到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走上了叛国之路 。据此,1932年3月12日,中华民国正式发布了对溥仪的逮捕令 。
蒋介石眼中溥仪的“剩余价值”
1934年溥仪又从伪满“执政”摇身一变,当上了所谓“满洲帝国”的皇帝,改年号为“康德”,在叛国投敌道路上越走越远,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蒋介石此时似乎对溥仪开始另眼相看了,在设计的对日方案中给溥仪留了一席之地,现存台湾“国史馆”的蒋介石特交档案中就有这样的一组记录 。
1940年夏,法国在欧洲已经败降、英伦三岛保卫战战事正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推行“南进”政策,准备策划更大的军事冒险,因此想尽快解决中国问题,故而通过各种渠道向重庆的蒋介石提出愿意撤兵议和的信息 。由于此时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印支通道和滇缅路陆续被切断,中国抗战处于困难时期,蒋介石便动了一试和议的念头,派遣时任《大公报》总编辑、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张季鸾赴香港活动,准备与日方进行接触,在为张季鸾准备的各种材料中,有一份《处理敌我关系之基本纲领》尤为重要,其中提到了将日本人和溥仪区别对待,扶助溥仪的伪满政权摆脱日本控制的设想 。《纲领》甚至还设计出一个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使取得满洲内政自治之政权,使该地汉满蒙人民先脱离被占领地人民之境遇”,“第二步与溥仪直接协商,先求得一过渡的解决办法,而最后完全复归于中国” 。蒋介石为解决东北问题,竟然打起了毫无自由、形同木偶的溥仪的主意,在今天看来实在匪夷所思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作为战犯被带到苏联 。溥仪在苏联西伯利亚拘留期间,在生活上享受优待,还配有医生、护士,为他检查身体和治病 。在溥仪看来,苏联主要是要严惩日本战犯,不会对他怎么样,同时溥仪也担心以后会落到蒋介石政府手中,遭到陈公博、周佛海那样的下场,因此便萌生了一个计划,先设法在苏联留下来,再伺机从苏联逃往英美去做寓公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溥仪除了多次口头向苏方提出申请以外,还给苏联政府与斯大林写信,申请准许他永远留在苏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