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太后慈禧的少女时代
近日对外开放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代绥远大将军署衙内展出了许多珍贵文物 , 其中有一部分陈列讲述的是慈禧太后少女时代在绥远城(现呼和浩特市)生活的情况 , 这一情况至今鲜为人知 。
将军署衙大堂西侧原为官房 , 是将军以外的官吏处理公务或休息的场所 , 目前这里辟为慈禧太后少女时代家庭生活的展室 , 展出慈禧手绘的两幅国画及家庭生活用品铜盆、铜壶、银锭等 。
慈禧之父名惠征 , 是镶黄旗人 , 惠征由安徽的后补道台升任归绥兵备道台 , 便带着15岁的女儿兰儿(慈禧小名)及全家来到绥远城 , 先后在庆丰街(呼和浩特现有东落凤、西落凤街)等三处生活居住 。
从一些历史资料上看 , 少女时代在绥远城居住的慈禧对文学、书画和历史非常有兴趣 , 她在此读书、学画、下棋、弹琴 , 且经常骑马射箭 。对于少女慈禧的长相史书中并无记载 , 野史中描绘她:“每一出游 , 旁观者皆喃喃做欢喜赞 , 谓天仙化身不过是也” 。
慈禧书画及代笔人
慈禧(1835——1908) , 民间百姓俗称“西太后” , 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 。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 , 生活中喜爱书画 , 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 , 以示恩宠 , 笼络人心 。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 , 其书画多由人代笔 , 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 , 所以 , 严格地说 , 将慈禧的书画称为慈禧款的书画更准确一些 。
那么 , 慈禧亲手所作的书法与绘画是什么样子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慈禧于光绪30年(1904年)7月2日用朱砂墨书写的《磐若波罗蜜多心经》 , 由此可窥慈禧亲书的真实面目 。此经文其字结构呆滞松散 , 笔力孱弱稚嫩 , 毫无生气 , 属于初学墨书的水平 。至于慈禧亲笔绘画 , 可见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慈禧“蓼花螳螂”画稿 , 画上有老师所作的批语 , 其中不乏“板墨甚有佳处”、“好”、“有笔意”等阿谀之词 。然而细审其画 , 同样属于初学者的水平;蓼花几如断枝枯叶 , 枝与枝之间杂陈不接 , 叶与花零乱 , 其用笔畏缩迟疑 , 全无功力;一只螳螂也画得离骨岔气不合章法 。由此可见 , 慈禧的绘画能力还远没有达到独立成画的水平 。
为慈禧代笔的画家叫缪素筠(1841年——1918)名嘉蕙 , 云南昆明人 , 是慈禧绘画的最重要代笔者 。缪素筠入宫后 , 因惯于官场世故 , 又加之她唯喏承上、和气对下 , 故博得上至后妃、下至宫监的一致赞赏 , 尊称她为“女画师”、“缪先生” 。慈禧对她优礼有加 , 赏三品服色 , 月俸二百金 , 免其跪礼 , 常令缪素筠位居其左右 , 随时教她画画 , 或为她代笔作画 。而清末宫廷画家屈兆麟则为慈禧代笔画松、鹤、灵芝等 。
慈禧本人艺术鉴赏力、表现力的低劣 , 导致了她执政期间宫廷绘画以平庸著称 。这期间既没有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画家 , 又没有创作出对当时的画坛 , 或对未来的画坛有影响力的作品 。晚清的宫廷绘画在来自民间的、艺术上生机勃发的“海派”绘画的映衬下 , 越发显得苍白无力 , 以致常使人们忽略了它的存在 。
慈禧后裔揭谜慈禧身世
在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内芳嘉园11号 , 有一座青砖灰瓦 , 朱漆大门的漂亮院落 , 门内建有照壁、水池 , 院内的两架长势旺劲的紫藤萝 , 以及一株尚在结果的秋海棠 , 和闲置在墙边的抱石门墩 , 废弃在屋角的剥落砖雕 , 似乎还能让人寻觅到这里昔日作为公爵府邸的遗迹 。在这座典型的中国古代套院的大门上高悬着一块由爱新觉罗·毓垣所书“桂公府”三个大字的匾额 。当年 , 就是从这里 , 走出了两位大清皇后 , 即慈禧和隆裕 。一门两皇后 , 两世皇国丈的特殊身份 , 也使居住在这座“桂公府”里的叶赫那拉家族 , 门庭显赫 , 后世清史专家也将这座“桂公府”誉为“清末两代皇后的凤凰窝”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西门庆为何要花巨资买朋友情义?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因做了这事 所以姜子牙并不是真心要帮助西岐
- 汉朝时期的西域国 最小的国家只有27户194口人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