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牢牢握紧权力 先看看杨坚如何坐稳江山
杨坚自己的对手很多 。
其中包括宇文家族成员和亲属,看着杨坚白白地把自己的家底拿走,难免气愤,还包括北周的一些忠臣和重臣,忠臣不满意杨坚的掌权,重臣不想失去现有的地位,这些人都会争先恐后,甚至成群结队地来与杨坚为难 。
杨坚尽量减少自己的敌人 。
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在符合一些人利益的同时,必然会损害另一些人的利益 。而这些为难杨坚的方式,除了破口大骂、阳奉阴违、试图暗杀外,就是起兵造反 。这些人起兵都有名目,他们说,要保卫北周,保卫宇文皇室,讨伐杨坚这个大逆不道的人 。
对付这些人,杨坚也有手段,首先,他让小皇帝代替自己说:你们是在作乱,你们是在和宇文皇室为敌,你们全是逆贼!
造反的人,各有亲信和精兵,他们手下的士兵,自然听从自己的上司 。可天下百姓大多相信官方说法,这个官方说法来自朝廷,来自皇帝,来自操纵皇帝的杨坚 。
杨坚还知道,光是给这些人戴上“反贼”的帽子是不够的,只有以武力镇压叛乱,威慑其他官员,才是唯一的出路 。
杨坚的女婿宇文赟亲自把兵权交到自己手里,他指挥军队,名正言顺 。
现在,北周国内共有三大主要叛乱力量 。
囤积在蜀地的尉迟迥,鲜卑人,在宇文泰时期,开始经营蜀地 。北周确立后,他被封为“宁蜀公” 。
杨坚曾想用大将韦孝宽取代尉迟迥相州总管的位置 。尉迟迥是北周重臣,一来不愿意奉杨坚为主,二来不愿失去自己的地位,率先起兵反对杨坚,他的起兵宣言简单实用一目了然:“杨坚不过是个庸才,靠着皇太后才得到现在的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我秉承先帝遗愿匡复河山挽救社稷,希望各位与我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尉迟迥把杨坚骂了一通的同时,又提出了高尚的口号,他的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立刻响应 。这两个人起兵,各个州县纷纷响应,不到一个月,就有了十余万军队 。
尉迟迥诛杀杨坚的心意坚决,他连外援都安排好了 。
北部,派人去联合突厥;南部,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陈国当人质,请求陈国发兵 。许诺事成后割让土地 。荥州的宇文胄,建州的石愻,沛郡的席毗,兖州的毗弟叉罗,全部起兵与尉迟迥相呼应,一时间声势大造 。
看到第二个造反者,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杨坚不由一肚子气,怎么这个人也跟着造反?
司马消难,是杨坚的父亲杨忠的好友 。他是河内人,原为北齐的重臣,为人伶牙俐齿,善于观察,又善于施恩,在北齐有不错的人缘,可惜没有好的皇帝缘,高洋看他非常不顺眼,他只好逃亡到北周,冒险去迎接他的人正是杨忠 。到北周后,他官运亨通,女儿司马令姬甚至被选为周静帝的皇后 。
司马消难看着尉迟迥造反,就想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根本不顾及杨坚是他的老友杨忠的儿子 。他杀了几十个不愿意跟随他的部下,宣布管辖的九州八县从此脱离北周 。再和尉迟迥一样,将儿子送到陈国,换取陈国的支持,陈国立刻封司马消难为官,还派兵支持 。
益州总管王谦也着忙了,曾跟随宇文赟讨伐吐谷浑,是个恭谨严肃的人,才能一般 。王谦在尉迟敬德等人起兵后非常犹豫,这时,又传来消息说,杨坚要用梁睿取代自己的益州总管位置 。王谦急了,他的手下说:“您要是亲自率领精兵,直攻散关,蜀人知道您有勤王的气节,自然会为你效命,这是上策;如果出兵梁、汉,以顾天下,这是中策;坐守剑南这个地方,发兵自卫,是下策 。”
杨坚不得不担心其他州县也跟着造反,还好,德高望重的并州刺史李穆拒绝了尉迟迥的拉拢 。李穆是宇文泰的老战友,曾对宇文泰有救命之恩,被宇文泰恕以“十死”,就是说只要不造反,犯什么罪都可以免受惩罚 。
杨坚擅权后,尉迟迥写信邀请李穆一起造反,李穆派人把书信送给杨坚,表示自己坚决支持杨坚 。李穆的儿子李士荣认为并州地区兵多粮足,应该响应尉迟迥,李穆说:“北周气数已尽,连笨蛋都看得出来,我们又怎么违背上天的旨意?”
李穆的侄子李崇本来想要响应尉迟迥,知道李穆的决定后,他说:“李氏家族有数十人在朝廷做官,现在竟然背弃宇文氏,以后拿什么面目见人?”
不过,李崇还是服从了李穆的意思,乖乖做了杨坚的手下 。
杨坚从此把聪明的李穆立为榜样,鼓励臣下们学习李穆,弃暗投明 。这一招还真有些效果,一些想要造反的州县,看到李穆这样的元老都承认杨坚的天命,也就放下武器,观望局势;还有一些心存疑惑的大臣,看到李穆对杨坚效忠,也开始思索杨坚取代宇文氏的可能,渐渐的,他们开始倾向于杨坚 。
推荐阅读
- 玄奘真的有那么帅吗?唐朝各路女眷都想要
- 六个想要变回原来名字的城市
- 婚内出轨还想要九成财产?在古代只会被吊打
- 唐朝时期的太子妃 皇后想要称帝被斩首
-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想要做一场盛大的罗天大醮
- 这位曾让乾隆想要立其为储的公主 嫁妆有多少?
- 一心想要复辟家国的慕容博最后为何放弃了?
- 想要立孙子的朱元璋为何没杀了朱棣呢?
- 唐太宗李世民篡改唐史究竟想要隐瞒些什么?
- 没有生理需求 太监们为何都想要有个对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