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会被骂为“十姓家奴”?因为流毒太深

在古代的学者们眼里,叔孙通是绝对的小人 。司马光说他哗众取宠,司马光是正人君子,骂起来人比较含蓄 。大文学家扬雄可不管那么多,就是直白地说叔孙通是个小人,虽然扬雄自己也不见得有多高尚,但就是到了这样的同类眼里,叔孙通也落不得好,可见真是不咋的 。清代大儒洪亮吉更是认为,秦朝的灭亡,赵高的罪还不及叔孙通大 。赵高的罪,大家伙都是知道的,要没有这老小子,秦二世也不至于上台后胡作非为,直接葬送秦始皇的万世基业,可在洪大师眼里,叔孙通更可恶,为什么这么说?这老小子究竟做了哪些人神共愤的事?
关于叔孙通是何年何月出生,何年何月去世,已经没人知道了,似乎他就是凭空出现在薛地的一个人物,秦末,他以文学的身份成了个待诏博士(候补) 。不管怎么样,他也算进入了圈子 。
当时已是二世在位,陈胜已反,并已占下不少地方 。对于这件事,生长在深宫的胡亥因为摸不准陈胜这小子到底有多大能耐,自然也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把当时在京城的三十多个博士都给集中起来,探讨探讨方法 。食君俸禄的博士们稍加判断,就得出了比较统一的看法,那就是尽快发兵灭了这些反贼 。可是叔孙通把皇帝赞得天上有地上无之后,轻飘飘地说,认为这些人根本不足为虑,不过是一伙强盗,地方上摆平就行了,陛下只要继续做那圣明的君王就好了 。胡亥一听不错,其他的人都是胡说八道,说什么反贼,简直是夸张之极,只有叔孙通实事求是,忠君爱国,很好 。
叔孙通不但得了二十匹布帛,一套衣裳,还变成了真正的博士,换言之,就是又得钱财,又升官 。这样一个阿谀奉承之徒,自然是没谁瞧得起 。只是无论你瞧不瞧得起,叔孙通都看出来了,跟着这个暴君已经没有前途了,自己要脱干系,只能是这样说 。
说真话就得死吗?是的 。公元前208年,陈胜的大军已经攻到临潼,左右丞相冯去疾李斯和将军冯劫都劝皇帝暂停阿房宫修建,结果被臭骂一顿,二冯壮烈自杀,李斯不久也被腰斩 。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关,赵高诛杀胡亥 。胡亥临死前问身边的一个小宦官,问他为什么不早说实话,这个宦官和叔孙通说的一样,早说了,就活不到现在了 。
叔孙通得到了赏赐之后,马上逃回老家薛郡 。这会儿薛郡已经是楚军的地盘,叔孙通想都没想,就投诚了项梁 。项梁死了,他又跟上了楚怀王(义帝) 。怀王被项羽给支到长沙去了,叔孙通留在项羽身边 。
【他为什么会被骂为“十姓家奴”?因为流毒太深】谁都知道怀王和项羽是面和心不和,虽然怀王大义在手,但是怀王终究只是个傀儡,跟着个傀儡,和跟着个暴君,危害同样大 。趋利避害,人的本能 。果然不久,怀王被弄死了,叔孙通再一次发现,自己押对了宝 。后来刘项斗法,项羽失败,很自然的,叔孙通又到了刘邦的阵营 。
刘邦本来就没读过什么书,酸文人在他那里根本不受待见,想当年,刘邦就常把尿撒在人家书生的帽子里 。一般人尚且这样,何况是这个臭名昭著的叔孙通呢?叔孙通摸清刘邦的脾气后,决定从上到下都改了,整得和刘邦老乡一样,刘邦见了,很开心,这叔孙通不一般嘛 。
如果说叔孙通是为了曲线救国(已),把自己的徒弟们都带向光明,那改就改吧,也不是太大的事 。可令追随者意外的是,叔孙通只管自己,不管别人 。如果单纯的不帮也就算了,问题是叔孙通进了汉王阵营后,把后辈们的门路堵死了,愣是不让这百多号人往前进一步 。这是什么话?想当初,大家都是奔着叔孙通的博士身份,才跟着他一起投靠刘邦,而今,这博士竟然只推荐一些江洋大盗,难道就不讲一点情分吗?
徒弟们闹腾开了,叔孙通就赶紧去压制,说什么你们又不能斩将夺旗,冲锋陷阵,等我打个头阵,有好机会再推荐大家 。几句话说下来,徒弟们都乖了 。叔孙通说的似乎也没错,但是有风险就会有收益,你光等着以后捡便宜,你当人刘邦是傻子啊?很明显,后来叔孙通当了博士,成了“稷嗣君”,就没这些人什么事了 。
为了博得更好前程,叔孙通绞尽脑汗,要侍候好新主子 。秦末乱世之前,礼仪法规就乱套了 。刘邦小这长出身,身边的功臣们都是知根知底的,粗俗得很,见面不行礼,喝醉又乱说话,大呼小叫的,根本不成体统,刘邦想冷下脸,可又没个章程,整不了 。可博士叔孙通玩的就是这个 。他把徒弟们都叫来,再集合各地儒生,制定了一套朝仪,怎么跪拜,要拜多久,怎么行礼,怎么站位,都一一制定 。以前的大呼小叫肯定是不行了,以前的称兄道弟肯定不行了,得分大小,得分尊卑,得保持安静,皇帝不开口,谁都不许动,刘邦一看演习就乐了,就是我要的范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