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缅甸的皇帝是谁?出了名的逃跑皇帝永历帝( 二 )


其间,永历帝仍想以宗主国国主自居,曾派大臣向缅王“宣谕南幸之意” 。但缅甸上下都知道他是逃难来的,为了避免礼节等难以处理得当,缅甸国王拒绝接见,只派汉人通事居间传递信息 。起初,缅甸当局还算客气,给予永历帝等人一些物资帮助,永历帝和随行官员也携带了一点积蓄 。但日久之后,永历帝等人的生活已捉襟见肘,永历帝甚至不得不将黄金制造的国玺交给群臣凿碎,以分发度日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随行官员已毫无忧国忧君之念,过着苟且偷生、苦中作乐的生活,开赌的开赌,开唱的开唱,已如行尸走肉 。缅人见此,更加肆无忌惮,竟不允许沐天波在朝见缅王时穿戴明朝服饰,而让他与小邦土著一起赤脚、着民族服装,以臣礼觐见,极尽侮辱之能事 。
永历帝入缅之初,明军的主要指挥者李定国与白文选商议后,都认为永历帝在缅甸的安全等各方面得不到保障,且当时散落于各地的明军还不少,永历帝逃亡缅甸给这些坚持抗清的明军心理上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永历帝迎回国内 。于是在永历帝入缅后不久,由白文选亲统明军,入缅迎永历帝 。明军进至缅甸边境,由于天气炎热,白文选令部下解鞍休息,派两名使者与缅将接洽,说明入缅缘由,不料两名使者当即被缅军所杀 。白文选再派十名骑兵前往说清缘由,又被杀 。
当时缅将认为明朝皇帝逃来避难,明军肯定只剩些溃不成军的散兵游勇,并不足惧 。他们看到白文选军中有不少马匹后,竟派二百余骑闯入营中抢马 。白文选大怒,整兵反击,这二百多名缅兵被明军追至河中,纷纷溺毙 。
得此情况,缅军主力在江对岸列阵迎战 。明军兵士坐在木筏上鱼贯而渡,刚渡过一百多骑兵,白文选下令吹起号角,百骑一鼓而前,缅军抵敌不住,阵势大乱 。明军占领滩头基地后,白文选主力陆续渡河,全面进攻,缅军大败,收兵入城据守 。白文选意欲攻城,又担心城内的永历帝的安全,只好作罢 。
缅甸官员质问永历帝:“你到我国避难,为何还杀我国士兵?”永历帝并不知道白文选率兵前来接驾的详情,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马,得敕谕自然退去 。”随即派官员带敕令命明将退兵 。缅甸当局唯恐永历帝使臣同白文选见面后,各自了解对方情形和缅甸的态度,遂不让永历帝使臣出城,而自行派人将敕文送至白文选营中 。白文选叩头接受敕文,当天就下令退兵 。
此后又有其他将领率军入缅迎驾,缅方同样又逼永历帝发敕谕退兵 。马吉翔等为了讨好缅方,甚至怂恿永历帝下谕给守关缅兵:“朕已去福建,若有各营官兵来,可奋力剿歼 。”李定国等与当时在福建的郑成功仍然保持着秘密联系,当然知道永历帝并未去福建,仍在缅甸 。因此并没有被这份谕旨所骗,仍在想尽办法接回永历帝 。
永历十四年,白文选再次率明军推进到阿瓦城下 。九月间,永历朝廷收到李定国的迎驾文书,其中写道:“此前已寄出有三十余封文书,不知道有没有收到?”永历帝自然收到了,但是因为受到缅甸当局的蒙蔽,一再命令他们撤退 。
缅甸当局又要求永历帝发敕书退兵,明军等候多日,仍见不到永历帝,只好拔营而回 。之后,白文选再次率军入缅迎驾,并买通缅人与永历帝取得联系 。此时永历帝的日子已很不好过 。他回给李定国、白文选的玺书中恳切地盼望他们的迎驾行动可以成功,但是这次军事行动由于被缅方察觉,缅军砍断明军所架的浮桥,明军因不能渡河而失败 。在这之后,李定国通过秘密使者与永历帝建立起了联系,并与其他大臣想尽办法做迎驾的准备,只是为时已晚 。此时,清廷将领吴三桂已兵临阿瓦城下 。缅王为避免本国卷入明、清之间的交战,决定将永历帝交给清廷 。
【流亡缅甸的皇帝是谁?出了名的逃跑皇帝永历帝】十二月初二,一队缅甸士兵突然来到永历帝住处,七手八脚把永历帝连同座椅抬起就走,另外备轿供太后、皇后乘用,太子和其他随从一并起行,在缅兵押送下抵达河岸 。这时只听对岸兵马往来,人声嘈杂,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兵马 。清军先锋担心永历帝得知实情可能在渡河时投水自尽,事先安排了不久前降清的明朝将领到河边等候,永历帝坐船抵岸时,该将领即上前拜见,自称奉李定国之命特来迎驾 。永历帝还蒙在鼓里,对这位将领慰劳有加 。直到永历帝一行人被送入清军大营中,永历帝才发觉上当 。
十二月初九,吴三桂班师,永历帝及剩余的家属由清兵严密看守 。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将擒获永历帝之事诏告天下 。同年,永历帝与眷属被押抵昆明 。吴三桂等人认为如果押解赴京献俘,路途遥远,恐怕发生意外,建议就地处决,得到清廷核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