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 经常能够听到一些俗语 , 在这些俗语中大多数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 比如燕子不进苦寒门 , 这是因为燕子喜欢在大门的屋檐下筑巢 , 而以前穷苦人家大门只是有个门而已 , 根本不满足燕子筑巢的条件 。
但是 , “宁死不吃骡子肉”这句俗话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 正是因为对骡子的认知不够 , 才导致了这句话成为了俗语 。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 人们对骡子肉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错误认知?以及骡子肉到底能不能吃?
骡子是怎么来的?
大多数的家养动物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 但是骡子却是个例外 , 作为曾经主要的畜力工具 , 骡子的产生是一场美丽的意外 。 在距今约7000年前 , 埃及地区的人首先将野驴驯化成了驴 , 之后到了距今约6000年前 , 欧亚草原上的人又将野马驯化成了家马 , 至此人类多了两个交通和运输工具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世界各地的人开始了交流 , 一些地方驯化的动物就开始随着人走向了不同的地方 。 由于驴主要是用来运输和拉磨的 , 而马主要是用来骑乘的 , 所以二者同样的情况越来越多 。
【为什么人们常说“宁死不吃骡子肉”,有何科学依据?】
由于驴和马的发情期差不多 , 在饲养时 , 通常都是单一的饲养 , 所以驴和马“相爱”了 。 虽然驴和马是不同的物种 , 但是二者的基因相似度很高 , 就这样它们生下了骡子 。 从史料上看 , 骡子最早出现在秦末汉初 , 距今约有2200年的历史了 。
骡子出现后 , 人们发现它兼具驴、马的优点 , 比如驴的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马的高大、爆发力强等等 。 骡子的这些优点恰好是人需要的 , 所以到了明代 , 我国开始大量的繁育骡子 , 从此 , 骡子慢慢地取代了驴 , 成为了农村地区主要的畜力工具 。
人们对骡子存在什么误解?
在开始我们说过 , 之所以有“宁死不吃骡子肉”的说法是因为人们对其存在误解 , 那么误解从何来呢?这还要从人大量的繁育骡子开始说起 。
随着骡子的数量增加 , 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让骡子再次生育几乎是不可能的 , 这样人只能通过让马和驴杂交产生骡子 , 而骡子年老之后不会留下后代 。
这一发现在古代封建迷信的大环境下可了不得了 , 因为在骡子出现之前 , 所有的家畜都是能生育的 , 就骡子一个不能 。 于是 , 关于骡子的谣言就开始了 , 最常见的说法就是:骡子不能生育 , 所以吃了骡子肉后 , 人也不能生育 。
吃个肉 , 生育能力都没了 , 这可把人吓坏了 ,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 , 这个谣言就在人们之间传播 , 最后竟然成了一个可以流传至今的俗语 。
骡子肉真的可以让人不能生育吗?
这显然是个谣言 , 而谣言能够让很多人相信是因为以前科学不发达 , 根本就解释不了作为动物 , 骡子为何不能生育 , 所以就只能任由谣言散布了 。 而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早已经解决了 , 骡子之所以几乎不能生育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骡子体内本身就是来自于驴马两套染色体结合的 , 所以它是异源染色体 , 相比较同源染色体 , 异源染色体原本就很难与其他染色体结合 。
一方面是骡子体内的染色体数目一半来自于马(32条) , 一半来自于驴(31条) , 所以它有63条染色体 , 染色体不成对 , 无法正常的减数分裂 。
因此 , 骡子不具备生育能力是生殖隔离导致的 , 这与它的肉没有任何关系 。
骡子肉是什么味道?真的很难吃吗?
笔者小时候家里养过一头骡子 , 而且在一天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死掉了 , 在当时缺衣少穿的年代 , 这头骡子自然没有被浪费掉 , 所以我知道骡子的味道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