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常说“宁死不吃骡子肉”,有何科学依据?( 二 )


首先 , 骡子肉吃起来比较的柴 , 也就是很难嚼 。 当时我们家用了一口大锅炖了整整一个下午 , 肉依然是难嚼的 。 现在想来 , 这可能与骡子的运动量很大以及其吃的东西有关 , 因为骡子作为当时拉磨、负重的工具 , 它一天的劳动量是很大的 , 这让它们身上没有过多的肥肉 。

非但如此 , 骡子的寿命要比驴和马长 , 所以它被使用的年限也长 , 而杀它或者它自然死亡时 , 年龄都很大了 , 这是它肉柴的原因之一 。
而且骡子是一种对食物不挑剔的动物 , 像牛、羊、马还得放牧 , 给它们新鲜的草料 , 但骡子不用 , 一些干草、玉米秸秆等它都来者不拒 。 因此 , 长期的粗饲也是它肉质比较差的原因之一 。

其次骡子肉还有一股“腥味” , 当然这个腥味并不是鱼腥味 , 就是不同动物身上特有的味道 , 比如羊肉的膻味 。 在“打死不吃骡子肉”前面其实还有两段话:驴肉香 , 马肉臭 。
当然 , 马肉并不是真的臭 , 而是有一种马独有的腥味 , 而骡子身上有一半马的基因 , 也是携带着这种味的 。 在当下还有 , 有各种大料、去腥几件套等等配料 , 在以前煮肉最多就是葱姜、散白(酒) , 这是不足以掩盖和去除骡子肉的这种“腥味”的 。

总结
俗语里的“宁死不吃骡子肉”实际上是以前的人不懂骡子为何不具备生育能力 , 从而将它的肉也“妖魔化”了 , 但实际上 , 骡子不具备生育能力是生殖隔离导致的 , 吃了它的肉并不会导致不孕不育 。
其次 , 骡子肉确实不怎么好吃 , 肉柴还有腥味 , 如果说像猪肉那样煮的话必然是很难吃的 , 不过在现在放上各种大料 , 炒个糖色 , 慢火两个小时 , 出来的骡子肉也是香气四溢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