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 北洋水师“绝唱”刘公岛之战未牺牲数千人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不少,各类媒体配合宣传,声势浩大 。大量史料从书斋走进民间,起到了历史普及的作用,但有一些说法引起歧义 。本文收集了一些,并对其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深入讨论 。
———编者
日军曾蜂拥扑上我舰?
举例一:甲午战争某次海战中,我军旗被日舰炮火击中掉落,日军蜂拥扑上了我舰 。千钧一发之际,某下级军官不顾生死,拼死抵抗,保住了军旗,挽救了军舰和舰上官兵 。
解析:此说法见于7月25日的山东某报,乃某乡人夸张其先民军功之作 。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共战斗了3次,相关史料和回忆文章中均未出现这般惊人情节 。
北洋海军曾发给官兵“仰药”?
举例二:大东沟海战之后,北洋海军发给每位官兵人手一枚高浓度的鸦片丸,故北洋海军将士最后自杀方式均为“仰药” 。该说法出自福州某报 。
解析:据说这则史料的来源是采访人员采访刘步蟾一位90多岁的孙女得来的 。此仍孤证,并不见于其他史籍记载,也无相关回忆佐证 。
多年来,一些后裔自称或被称为“专家学者”,若有海外背景,则更是大受媒体追捧,赚足了眼球,实则有些后裔并没有经过史学训练,其所提供的史料有些并没有经过考证,称不上是信史,为了传播效果就匆忙拿来使用,也不严肃 。
北洋舰队一个月便能出海执行作战任务?
举例三:大东沟之役后,刘步蟾迅速组织修复了军舰,北洋舰队一个月便能够出海执行作战任务 。这种说法见于某书籍中,报纸和网站均有转载 。
解析:受旅顺船坞的客观条件限制,直到旅顺口陷落、北洋舰队在丁汝昌率领下仓惶撤回威海卫,北洋残舰均未修浚 。刘步蟾时为代理提督,李鸿章对其表现很不满意 。1894年10月2日李鸿章电令丁汝昌:“若刘步蟾等借修理为宕缓,误我大计,定行严参 。禹廷虽病,当认真督催,勿为若辈把持摇惑 。”实际上,北洋舰队残舰撤回威海卫的当天(11月8日),丁汝昌已经向李鸿章报告了各舰维修情况:“旅坞已停工,定、镇起锚机未配妥,来远工程只修一半 。……(广)丙赶将紧要工程,在威厂设法修理 。”在此期间,日军登陆花园口,对旅顺口形成水陆夹攻之势 。倘北洋舰队具备了作战能力,就该立即出击,击敌半渡;且接下来的威海卫保卫战,日军龙须岛登陆之时,假如北洋舰队具备作战能力而不出击寻战,任由日军安然上岸,那可真是罪该万死了!为了树立刘步蟾的正面形象,而罔顾历史事实,罔顾基本常识,只能更加损害刘步蟾的形象!洋员马吉芬曾接替指挥?
举例四: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左翼总兵、“镇远”管带林泰曾战斗中被炮火震晕,洋员马吉芬接替指挥,继续作战 。这种说法见于2014年8月6日深圳某报 。
解析:短短的一个小故事,错误有二:一、大东沟海战时,“镇远”舰舰长林泰曾,副管驾(副舰长)杨用霖,这是北洋海军成军以来的常制;而战时临时安排了“帮办镇远管带美籍船员马吉芬” 。也就是说,一旦弃职,接替林氏职务的,只能是杨用霖,而轮不到马吉芬 。“镇远”舰在刘公岛触礁导致林泰曾自杀,杨用霖即代理其舰长职位 。李鸿章向朝廷解释:“汉纳根于鹿岛战后禀保,其尤为出力,自属公论,以该船副管驾代理管带,亦系照章,并无偏私 。”外国人帮助我们抗击外敌侵略,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但无根据地夸张他所发挥的作用,只能贻人笑柄 。
二、林泰曾并无战时被炮火震晕的情节 。根据“广甲”管轮卢毓英的回忆录:“大东沟之役,林惊惶无措,故置浓酒作长饮大醉,而卜于战台之下,所有调遣悉讬其副驾带杨用霖之身上 。”战后,马吉芬在英文杂志《河岸》的谈话也指出林泰曾在战斗中惊慌失措、伏地祈祷的情节 。卢毓英、马吉芬的说法,可以互为印证 。
萨镇冰曾愤而跳海自杀?
举例五:威海卫之战,萨镇冰率部坚守日岛,用八门炮抵住了日本军舰25艘的围攻;撤守日岛时,萨镇冰以“岛失我在,羞见世人”愤而跳海自杀,被部下潜入海底捞起 。这个故事见于2014年山东某报,被不少网站竞相转载 。
此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在甲午海战中,萨镇冰的军舰被日军炮弹击沉,落水的萨镇冰被部下救起 。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某地方史爱好者的挖掘 。
解析:“是日,日岛之炮台及药库,均被南岸各台炮击毁,兵勇伤亡亦多,无法再守,只得将余勇撤回 。”这是刘公岛保卫战进行最激烈之时,丁汝昌报告提到的日岛战事,也是唯一的一次 。萨镇冰战后多次讲述自己从军的经历,从无一言讲到自己日岛抗敌的故事,即使“康济”舰士兵也没有讲到自己的这位上司曾在日岛战斗过 。萨镇冰日岛抗敌的故事,出自于肯宁咸1899年在伦敦出版的《水陆华军战阵志》 。李鼎芳节译了第3章,重新拟题《肯宁咸乙未威海卫战事外纪》,发表在1935年5月3日《史地月刊》 。虽然肯宁咸并未到过日岛,虽然他讲的故事错多对少,但因为李鼎芳的译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6册的收录,被广为流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