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的?( 二 )
武德九年(626年)8月 , 唐高祖李渊退位 ,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之变”两个月后登上皇位 。而在他刚刚即位之时 , 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20万攻占泾州 , 进至武功 , 京都长安震动 。颉利可汗又领兵至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 , 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 , 亲率臣下及将士“与颉利隔水而语 , 责以负约” , 颉利见唐大军赶至 , 且军容威严 , 见状“请和” , 双方在便桥上 , 杀白马 , 订立盟约 , 太宗许以金帛财物 , 突厥军队乃撒离唐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渭水之盟” 。
便桥订盟的屈辱使李世民“坐不安席 , 食不甘味” 。他即位后 , 任人唯贤 , 知人善用;广开言路 , 虚心纳谏 , 注重经济发展 , 国家与军事实力持续增强 。而此时突厥因安于现状、属国抗争、上层分裂 , 导致实力逐渐下降 。贞观三年(629年)秋 , 唐太宗命李靖率众将统兵10万 , 分道出击东突厥 。李靖出奇制胜 , 在定襄大败突厥 , 颉利逃窜 , 大将李世綪在白道截击 , 降其部众五万余人 。两将又督兵疾进 , 大破敌军 , 颉利西逃吐谷浑 , 途中被俘 。
时值当年三月 , 东突厥灭亡 。慑于大唐天威 , “西北诸蕃 , 咸请上(唐太宗李世民)尊号为天可汗” 。从617年到629年的这12年里 ,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解决突厥问题 , 无时无刻不在为突厥问题而咬牙切齿 , 终于抓住时机 , 彻底消除自己心中隐忍了12年的阴影 , 结束了写大唐帝国突厥的臣服历史 。这时 , 唐太宗才30岁 , 当皇帝也就3年 。
贞观十二年(638年) , 东突厥正式并入唐朝版图;高宗显庆四年(659年) , 西突厥为唐朝所灭而统一于唐 。高宗调露二年(680年) , 南迁的东突厥之后北返复国 , 建立后突厥汗国 , 宣宗天宝四年(745年)亡于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 , 即现在维吾尔族的先祖) 。
唐太宗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 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 , 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12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 , 敏锐地感受到“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 , 君臣之志惟贿是求” , 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唐太宗心系民生 , 体恤百姓 , 对各族民众“爱之如一” , 得到各少数民族的共同拥戴 , 并被尊称为“天可汗” , 真正享受到一代英主的无限荣光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